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米饭和馒头为什么会越嚼越甜
生活中的化学故事:
阳阳一家都是上海人,但他们都不吃甜食。阳阳爸爸在北方工作过几年,也养成了一些北方的生活习惯,偶尔会自己蒸点馒头、包子,不过阳阳并不怎么喜欢吃。
这天,阳阳放学回来,爸爸就在蒸馒头了。阳阳说:“爸,有熟的没,我饿了。”
“你不是不爱吃吗?”爸爸一边问一边拿了个蒸好的馒头给女儿。
“饿了呀,饿了吃什么都香。”阳阳已经塞下了半个馒头。
过了好大一会儿,阳阳说:“爸,你这馒头是不是放糖了,我不吃甜食。”
“没有,正宗的北方馒头谁放糖啊?”
“那怎么会这么甜?”阳阳问。
“那是因为人体唾液中的淀粉酶把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我们吃米饭有点甜也是这个道理。”
米饭和馒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对于南方人来说,主食就是米饭;对于北方人来说,主食就是馒头。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米饭和馒头越嚼会觉得越甜,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馒头和米饭为什么越嚼越甜。
米饭和馒头为什么会越嚼越甜:
米饭和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单位构成的多糖,甜度非常低。淀粉的化学式是(C 6 H 10 O 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 12 H 22 O 11,完全水解后得到单糖(葡萄糖),化学式是C 6 H 12 O 6。
米饭和馒头中的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而发生了变化。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对一些化学反应起到催化作用。淀粉酶在常温下就能很快使淀粉分解成结构简单的麦芽糖。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甜度大约为蔗糖的1/3。正是由于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米饭和馒头才会越嚼越甜。
知识小链接:唾液淀粉酶作用
唾液是体液的一部分,它来源于饮食,通过胃的“游溢精气”、肠的吸收、脾的“散精”而成。津液在人体生理上十分重要,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是指体液中的清稀部分,它流动性强,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液是指质地粘稠的部分,它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和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由于津与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与液常可并称,津液是消化作用的物质基础,以维持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