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事迹的故事

孔繁森到龚曲此里

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会永远令高山仰止、大地起敬。这,就是崇高、忠诚和无私。今天,在龚曲此里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这种精神。

捧读这位“香格里拉之子”、这位把生命融入迪庆高原的共产党员的事迹,我们的眼前不由得闪现出另一位同样把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孔繁森

孔繁森、龚曲此里——一个是地方领导干部,一个是部队大校军官;一个用毕生的精力投身于带领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艰难进程,从而无愧于领导干部的楷模的光荣称号;一个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和睦与社会和谐的神圣事业,从而赢得了促进民族团结的优秀干部的崇高荣誉。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职业各异,虽然他们的工作地点相距千里,但跨越15年的时空,我们依然发现他们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

在他们的心中,党的召唤就是自己的选择。

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载。面对选择,他的回答坚决而又干脆:“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龚曲此里三次放弃离开迪庆到昆明安家的机会,甚至把一双儿女也留在了高原。2007年,重返高原22年、在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已届10年的龚曲此里到了规定的最高任职年限。面对去留,他又一次选择留在高原的理由简单而又真诚:“留在民族地区,发挥一名藏族干部的作用。”

在他们的人生天平上,职责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

孔繁森视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直到今天,人们的记忆深处还珍藏着他在暴风雪中把毛衣脱给一位藏族老阿妈的动人一幕。

在龚曲此里的心中,峰峰相依的梅里雪山,如同耸立在天地之间的和谐标志。他带病行程5000公里,深入牧场、寺庙,向7万多名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直至虚脱得瘫坐在草地上的场景,令人为之动容。

孔繁森最喜爱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龚曲此里常说:“一个人心里只要有爱,就要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像每一位心中有爱的人一样,无论是孔繁森还是龚曲此里,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人,但他们的心中还有一份更炽热、更深沉的爱。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孔繁森献出900毫升鲜血,抚养从地震废墟上领养的3名藏族孤儿,奉献的是比血还浓的情感;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变的承诺,龚曲此里先后资助了17名藏族、汉族、纳西族和傈僳族孩子,捧出的是博大无私的爱……直到去世前,龚曲此里还惦记着藏族群众忠木家住进新房没有,还牵挂着给那几家傈僳族群众准备的年货送去了没有……

即使是面对生死,孔繁森和龚曲此里也同样泰然处之。进藏之后,孔繁森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病重期间,龚曲此里仍念念不忘高原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和谐。弥留之际,他留下的遗言是:穿上军装,葬在高原……

从孔繁森到龚曲此里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许,他们经历中的某种相似是偶然的,但他们在党的需要面前,在人民的利益面前,所做出的同样选择,却是必然的。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性,就在于在她鲜红的旗帜下,始终都站立着一批又一批像孔繁森、龚曲此里这样有着同样理想、同样信念和同样追求的共产党人。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这就是: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

《人民日报》(2010年4月2日4版)

1234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