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理: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为何对博山情有独钟?

古诗词与地理: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为何对博山情有独钟?插图

辛弃疾

古诗词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带拼音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拼音:

chǒuér·shūshāndàozhōng

sòngxīn

shǎoniánshíchóuwèiàishàngcénglóuàishàngcénglóuwèixīnqiángshuōchóu

érjīnshíjǐnchóuwèishuōháixiūshuōháixiūquèdàotiānliánghǎoqiū”!

注释: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被劾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的自己不知愁苦,为了触发诗情创作新词,“爱上层楼”,无愁找愁。词的下片,表现词人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尝够愁滋味,一个“尽”字蕴含了词人诸多复杂的感受:辛弃疾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朝廷,本想北伐收复中原,谁知南宋统治者对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落得个闲居的境地,心中的愁闷可想而知。后两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与上片的“强说愁”做对比,表现了极致的愁是无法痛快地说出来的,最后满腔愁绪只能落在这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上,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他痛苦压抑的心情。

古诗词与地理

博山在哪里

博山位于今江西省广丰区洋口镇境内。据《广丰县志》记载:“博山,古名通元峰,在县西北二十余里,与鹤山对峙,唐天台韶国禅师建寺于此。”博山周边山水环绕,禅寺巧落,因山中泉石清奇、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层峦叠翠、古迹繁多而闻名中外。

博山的历史风光

几百年前路经博山的文人墨客就已经发现了这块宝地,关于此地的诗文数不胜数。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被罢官后常往来于博山寺,饱览湖光山色,并留词数首。晚年时又在此建“稼轩书舍”,读书吟咏,为世人留下回味精妙的篇章。比如他在《鹧鸪天·博山寺作》中写道:“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中写道:“柳边飞鞚(kòng),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除此之外明代吕夔、夏尚朴,清代傅宏彪、夏显煜、徐光祚、刘尧裔、杨丕烈、刘梓等均有游博山的诗文留传于世。博山的大好风光在文人墨客的描绘下活灵活现地呈现给世人,而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描绘也为博山增添了更多的灵动之气和神秘之感,使人更加向往。

博山令人称赞的奇观便是博山雨岩,雨岩位于博山脚下,临近博山寺,与辛弃疾的书舍距离并不远。据说古时此地岩石上常有泉水飞泻而出,与石下潺潺流动的溪流汇聚一齐,沿着蜿蜒的河道流向山下,如此美妙的画面吸引词人辛弃疾多次踏访、留诗。比如辛弃疾曾在《生查子·独游雨岩》中写道:“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雨岩的周边环境跃然纸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