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理: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题词的造口壁和郁孤台如今还在吗?

古诗词与地理: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题词的造口壁和郁孤台如今还在吗?

郁孤台下清江水

古诗词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带拼音

原文: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拼音:

mán·shūjiāng西zàokǒu

sòngxīn

táixiàqīngjiāngshuǐ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西běiwàngzhǎngānliánshùshān

qīngshānzhēzhùjìngdōngliújiāngwǎnzhèngchóushānshēnwénzhè

注释:

此词为辛弃疾途经江西造口所作。作者登临郁孤台,俯瞰昼夜奔腾的清江水,不禁想到宋高宗建炎年间被金人追赶、四海南奔之事。这一路上有多少被迫离乡逃难的行人,将满腔的热泪洒于这清江水中?想到这里,诗人忧伤满怀,举头北望,视线却被无数青山遮挡。故土难忘,想看却看不到,内心忧愤可想而知。但诗人心中仍心存一丝希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浩浩荡荡的江水定会冲破这层层阻碍,表现了作者对最终胜利的坚信。然而此时国家的境况并不乐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声声,又勾起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壮志未酬的悲愤。全词一波三折,有回环曲折之美。

古诗词与地理

造口名称由来

古时,造口又被称为皂口。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过皂口》中写道:“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清代诗人彭孙贻有《万安县》诗云:“皂口暮云收宿雨,舜祠秋籁歇鸣弦。”两位诗人在诗中所提及的万安县、赣江,正是而今造口所在的位置。据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宋建炎初,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金人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造口,即皂口也。”发音相似,用字不同,皂口壁也自然而然成了今天人们口中的造口壁。

造口在哪里?

造口位于江西省万安县南六十里处,与赣州相邻,水草丰美,景色奇绝。杨万里形容造口时曾说:“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造口一带风景之秀美就这样在历代诗家口中代代相传了下来。然而几百年前稼轩挥毫题词的石壁已然无法考证其确切位置,但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在万安县西南的皂口镇附近,有一处险要之地叫朝山阨,背负峻岭,俯瞰大江。据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程水金教授推断,此地极有可能就是辛弃疾当年题词的造口壁。

朝山阨位于今天的江西万安县南边,朝山脚下,地势险峻,与郁然孤起的郁孤台毗邻。其下有“清江水”浩浩汤汤、千里而来,有似征夫清泪;远望有“长安”,然而长安路远,难以很快抵达。

造口壁因辛弃疾的这一首《菩萨蛮》而被寄予了家国情怀。造口壁至今吸引人们前往观摩瞻仰的,除了山水风貌,更多的就是这令人热血奔涌的家国情怀。

郁孤台

郁孤台建造的时间和造口壁的确切地址一样,早已经无法考证了。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改其名为“望阙”。宋绍兴十七年(1147)赣州知州曾慥增创二台:南边叫“郁孤台”,北边叫“望阙台”,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1983年郁孤台按照清同治年间式样重建。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登临郁孤台,可远眺市区全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