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一、内容简介

一场滴滴答答的雨,从晶莹的叶片上滴下,从兔子的鼻尖滚下;淋湿了雏菊的脸庞,也滋润了森林的树木。雨水聚成一汪小水洼,涨成一片小池塘,融入小溪的怀抱,流进开阔的湖泊,漫溢到农夫的草场,淹没小镇的公路,奔腾着汇入大江,最终抵达入海口。

二、绘本信息

书名:雨点哗啦啦

文:[美] 阿尔文·崔塞特

图:[美] 雷欧纳德·威斯伽德

译者:吴嘉莉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1947年凯迪克银奖

选题策划:森林鱼童书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版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三、绘本精读

【封面】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解析:

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雨下了一整天,雨点聚集,形成水洼,涨成池塘,汇入湖泊,水势越来越大,直至归入河道,最终奔涌向大海。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脉络,雨滴从森林开始涌动,到广袤大自然,再到繁华都市。从人文到自然让小读者感受到一滴雨走过的历程,感受到一滴雨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是一首雨天颂歌,带领孩子重返自然,收获一生受益的自然启迪。这是一段令孩子安静平和的雨天魔法,阅读中陶冶好性格。

在灰暗的背景下,明亮的黄色与白色特别醒目,这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啊!

小读者,让我们跟着小雨滴一起,开启一段神奇的旅程吧!

【环衬】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解析:

环衬是一个灰暗的雨天森林的场景。水天一色,天空与地上的积水连在一起。远景中大地淡淡的灰色与同样灰暗的天空产生分界限。微微倾斜而密集的雨线敲击着大地的水面,树木的树叶,打在树干上。挺立的大小树干中,那棵粗大的树干因明暗区分而凸显不同。偏上的两条灰色的中线,属天空中一抹交错的景色,凸显远景中客观事物的存在,颇有立体感与空间感。

满页截取了天地雨物的一个空间,树林四周看不到边际,给读者一种大雨漫无边际的感觉。

地上的水洼已经连成一片,又与天空连在一起,暗示磅礴大雨带给大地的危机,况且大雨还正在密集而下。

【扉页】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解析:

画面由左页的图片和正扉页组成,正扉页中右边线的背景与左页右侧部分相同,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隐去了大片的树叶留给了图书的信息。

左页浓密而斑驳的树叶中,一个空白的间隙留给了小鸟,小鸟的四周被明暗斑驳的树叶包围着,顶端下垂的树叶上,滞留着蠢蠢欲动的雨滴,就像是小鸟的头部与眼睛,一齐盯着下方的小鸟,让雨中的树林有了灵动与生气,而小鸟正专心致志地盯着树果,丝毫没有注意到将要发生的一切。

交错的树叶在灰白中透出明亮的黄色,同一片左右交叉鱼贯排列的梭形的树叶中,黄白左右分别排列,并不具有实况感,却提升着画面感,而黑灰色的交织产生主次前后遮掩的效果。

书名的自由书写体,产生雨点的效果,既流畅又随性。

【第1画面】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原文: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雨下了一整天。你们要去哪儿呀?

解析:

故事的由来是作者在旅行途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当时他正走在一个名叫风信子的山谷,空山新雨,穿林打叶,这番自然美景引起了他的兴趣。雨滴从天而降,又会去往何处呢?于是他冒出一个念头:追随雨水的脚步,与之一路同行。作者的灵感被催生,就写了一篇短文来记录这一日的旅程,于是就有了《雨点哗啦啦》这部绘本。

在故事的开篇,用“滴滳答,淅沥沥,哗啦啦。”三个拟声词来描述落雨,我们仿佛听到滴答的落雨声,看到淅沥沥的雨滴滚落,感到哗啦啦的溅起水花。这里恰是读者想象的空间,

也吸引了蹲在窗前小黑猫的注意,向雨发出了拟人的疑问“你们要去哪儿呀?” 而此时的雨也变得有了人性,要去哪里呢!

这是唯一的一张室内画面,用小猫代表着人类发出了疑问,很有诗意的情景。小猫眼中的树林,把我们引入到自然万物中。黄色的窗帘和花叶给人以暗含的勃勃的生机,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

【第2画面】

「儿童绘本故事精读」《雨点哗啦啦》——带孩子看雨水自然循环的过程

原文:滴滴答,从晶莹的叶片上滴下;淅沥沥,从兔子的鼻尖滚下;哗啦啦,从棕熊的尾巴尖洒下。淋湿了雏菊的脸庞,沿着树干不停地流淌,在绿油油的青蛙背上打滚。

解析:

故事转到了大自然中,山间万物是承接雨水的第一站,如树木、花草、野生动物……

镜头拉近,精细描绘了雨水润泽万物的场景:滴滴答,从晶莹的叶片上滴下;淅沥沥,从兔子的鼻尖滚下;哗啦啦,从棕熊的尾巴尖洒下。淋湿了雏莉的脸庞,沿着树干不地停流淌,在绿油油的青蛙背上打滚。质朴优美、简洁诗意、韵律十足的语言更像一首童谣,“滴滴答,淅沥沥,哗啦啦”,朗朗上口,适合轻声吟唱。

棕熊和兔子都面对读者,既有大胆的欢愉又有胆小的惊恐,而青蛙则专注地盯着头顶上雏菊的脸庞。画面非常传神,把动物的表情和性格,以及雨滴的流动滚落清晰地传达出来,而雨滴与青蛙的斑点的融合更有隐蔽性。

这一页传神的是雨滴,让小读者真切感受到雨滴的滑落,并展开联想。四边的留白让眼前的景物融合在一起,就像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是一个写实的作品,高度的写真,白桦树夹杂在黑灰色系中很独特。我们可以感受到山中光线的明暗变化,以及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感受雨点的变化与流动及生命的律动。

123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