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藏书楼文渊阁
你对著名藏书楼文渊阁了解多少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也是藏书主人和其他学者研读、考订图书的场所。说起中国藏书楼的历史,可谓十分久远,最早建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自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开始建造藏书楼。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很多,如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沈阳文溯阁、海宁衍芬草堂、海盐西涧草堂等,这一座座古老沧桑的藏书…- 337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御花园“连理柏”的传说
御花园“连理柏”的传说 在看清宫电视剧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御花园”的身影,那里承载了明清后妃佳丽的很多故事。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它位于故宫的中轴线上,在坤宁宫的后面,在明朝的时候被称为“宫后苑”,及至清朝时,改名为御花园。 御花园内的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 611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何是偶数
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何是偶数 在古老的封建社会,衣食住行都讲究等级差别,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内,连一个小小的门钉都很有讲究。要说门钉本来只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结构件,为何会说它也能体现出等级森严呢?只因它处于一座皇城中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兼具了炫耀权势的功能。 在明清时代,已经制定了门钉数目的相关制度,如按照清代制度,皇家宫苑的宫门必须是“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为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 360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的设计者是谁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从故宫始建至1911年清朝灭亡,这里曾住过24位皇帝。后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外力的侵袭,故宫在明代时期,经过多次的维修和增建,直到嘉靖年间,其规模才进入鼎盛时期。与汉唐时代的皇宫相比,故宫的面积小一些,但从其建筑布局的严整紧凑,用料的豪华考究,外观的富丽堂皇来看,却远远超过前面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宫。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395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外朝宫殿、宫门为何没有满文
故宫外朝宫殿、宫门为何没有满文 到故宫游玩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内廷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而外朝宫殿、宫门上的匾额则是只用汉文书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最初并不是这样子的。在明朝时,紫禁城内所有的宫殿、宫门上的匾额上都没有满文,而是用汉文来书写的。到了清朝时,满文取代了汉文的国文位置。顺治年间,皇宫内所有宫殿、宫门上的匾额都增加了满文,由此所有…- 351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角楼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故宫角楼是根据什么设计的 无论是亲临故宫参观,还是看图片,很多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都有一座角楼,非常漂亮。这些角楼拥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考究,令人惊叹!有人不禁要问,是谁脑袋这么灵光,竟然设计出了那么好看的角楼来。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明朝时期,燕王朱棣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便想着好好给自己盖一处皇宫,既能显示皇家的范儿,又能住…- 340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为何是黄、红两色
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为何是黄、红两色 走在故宫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故宫建筑群整体的颜色搭配。因为在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随时可以看到大片大片黄色的琉璃瓦“海洋”,以及绝大多数殿宇的门窗、立柱和高大宫墙上刷出来的那种大红的色调,呈现出一种喜庆、祥和的状貌。难怪人都说,黄、红两色就是故宫的主色调。 那么,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了解现代美术的人都知道,黄、红两色的组合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难道修建故宫的人早在几…- 1k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三大殿分别是哪三座宫殿?故宫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故宫三大殿分别是哪三座宫殿? 在历史上,无论是哪朝皇帝,在都城和宫殿的选址上,都比较注重风水之说。总是希望自己所选的都城、宫殿,能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吉祥、如意、福祉,使自己的统治绵延万年。 那么,什么样的风水适合建造都城、宫殿呢?风水先生会告诉你,国都的西北方最好要有龙脉。什么是龙脉呢,龙脉就是那连绵起伏的青山。龙脉的中心为祖山,是王气郁积之处。以此起始,引入京城,到达宫殿背后的靠山即“主山”。主…- 419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景山脚下的“罪槐”是怎么回事儿
景山脚下的“罪槐”是怎么回事儿 说起景山,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它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正北方向,是一座风景优美的皇家园林。 在元朝的时候,景山被叫作青山,当时它只是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在明朝的永乐十四年(1416年),为了建造宫殿,将拆除元代宫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加堆其上,取名为万岁山。后来据说当年皇宫曾经在山下堆积存放煤炭,所以老百姓们又称其为煤山。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 358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万善桥与飞霞女的因缘
万善桥与飞霞女的因缘 万善桥原名双泉桥,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村的双泉寺东南百余米处。原桥始建于金代,为木桥,称双泉桥,专供金章宗来双泉寺避暑而修建的,木桥规模不大,而且低矮,沟中水大时会涨过桥面,成为漫水桥。清朝光绪年间重修,并将之改名为万善桥。 万善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砖石结构,宽3.1米,长18米,高10余米,与一条古香道相连,将青龙山的福惠寺与天泰山的慈善寺连成一线,成为旧时京西进香的必…- 279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八大处的黄金炕
八大处的黄金炕 说起八大处黄金炕的故事,不得不提四处的大悲寺。因为这个黄金炕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里。 大悲寺,原名叫作隐寂寺,是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它于宋辽时代创建,距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的两层大殿后面又增建了大悲阁。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康熙皇帝赐名大悲寺。如今山门上的“敕建大悲寺”的匾额,就是康熙皇帝的御笔。该寺独处丛林深处,层层殿宇依…- 354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八大处的金鱼池
八大处的金鱼池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众多游览胜地中,位于区北部的西山八大处是其中最有名的。八大处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物众多,是一座佛教寺庙园林,因隋唐以来修建的八座古刹而得名。 在八大处的八座古刹中,其中第二处有一个灵光寺,在这座灵光寺内供奉着一颗佛祖释迦牟尼的灵牙舍利,灵光寺因此名扬中外。但这里谈的不是这颗名扬中外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灵牙舍利,而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小小金鱼池。 金鱼池位于灵光寺的…- 683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
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 说起老北京城的建造,很多人都会说上这么一句顺口溜,那就是:“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要解释这句顺口溜的来源,不得不说说刘伯温建造北京城的事儿。 相传当年,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打赌画完北京城图以后,姚广孝这个人心窄气量小,一赌气就出家去当和尚了。 刘伯温向来心里细腻、足智多谋,他心想,皇帝既然将修城的重任交给了自己,自己务必要好好地完…- 354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天坛九龙柏的传说
天坛九龙柏的传说 曾有一篇报道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北京天坛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闻名中外,它也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海”,拥有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 说起天坛内古柏的数目,令人咋舌,约有3600多棵,其中大多种植于明代,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为何种植那…- 683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败家石”的传说
颐和园“败家石”的传说 在颐和园乐寿堂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太湖石,长8米,宽2米,高4米,重20多吨。此石“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意思是说其有孔、成形、似灵芝、颜色青,清朝乾隆皇帝为其题名为“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作“败家石”。 这样一个漂亮的石头为何被人们称作败家石呢? 原来,这个石头产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那还是在明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叫米万钟的太仆(官名…- 463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乐寿堂真的闹过鬼吗
颐和园乐寿堂真的闹过鬼吗 在颐和园内,有一座专为慈禧太后而设的寝宫,也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它就是乐寿堂。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太后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皇帝手书。 乐寿堂并不全建于慈禧太后时期,而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期的清漪园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的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母亲孝圣…- 475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佛香阁发生过怎样的怪异事件
佛香阁发生过怎样的怪异事件 众所周知,整个颐和园中最有名的建筑,便是佛香阁。很多人走进颐和园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到佛香阁走走看看,不仅因为这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更是因为这座阁楼是颐和园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建筑。 想当年乾隆帝本意是在此修建一座九层的塔楼,可是却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将塔楼拆除,改建成了如今的佛香阁,个中原因引发各种猜测,人人都为其称奇不已。可是,您或许不知道,佛香阁神秘的事情不止这一件儿呢,…- 346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佛香阁的来源传说
颐和园佛香阁的来源传说 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佛香阁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位于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佛香阁高40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是一座十分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 佛香阁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史载,其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帝想修建一座九层高的宝塔,他把地址选在了如今佛香阁所在的地方。可是,当建筑施…- 600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如意门的由来
颐和园如意门的由来 在去颐和园游玩的时候,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门,它在颐和园的西面,也就是京密引水渠的边上,旁边是石舫和西堤六桥。这个门与其他的门相比,规模相对小一些,也不如其他门漂亮、大气,但是却是颐和园游客流量最大的门之一,它就是如意门。 门?很多人听了肯定感觉很奇怪,因为在大家能叫得上来的颐和园几个门的名字里面,几乎都带着一个“宫”字,例如东宫门、北宫门、新建宫门等,为何独独这个门不叫…- 514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美丽传说
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美丽传说 去颐和园游览,有一个景点是不得不去的,那就是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颐和园内最大的桥,由17个桥孔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十七孔桥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话中的鼍龙状如半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 走在十七孔桥上,很多人不禁会问,它为什么是十七个桥孔呢,它为什么叫作十七…- 577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颐和园铜牛的传说
颐和园铜牛的传说 凡是去颐和园旅游的人,都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景点,它坐落在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十七孔桥的东侧,蜷卧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是一只栩栩如生、体态优美的镀金铜牛。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它一直都静卧在那里,恬静、优雅,守护着颐和园的山山水水。 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据史料记载,这只…- 414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著名的“燕京八景”到底是指哪八景
著名的“燕京八景”到底是指哪八景 提起老北京的自然景观,很多人都会说:“燕京八景啊!”足见燕京八景在老北京人中的名气。什么是燕京八景?燕京八景都有什么? 燕京八景又被称为“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是老北京著名的八处景点,产生于金代。北京的景观胜地那么多,为何偏偏择其八景,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关于八景到底是哪八景,则史书多有记载。 关于北京地区“八景”的最早记载,是在金朝的《明昌遗事》中。明昌是金章…- 536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卢沟桥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
卢沟桥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 提起卢沟桥上的石狮,老北京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关于这一说法,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 如今,许多游客在参观卢沟桥时,听到这个说法,偏不信邪,通常会不由自主地数一下,试图弄清楚石狮子最终的数目,但数来数去,搞得眼花缭乱,最后只能作罢。 其实不仅现在的人对这个说法不服气,古时候也有个人对这个说法不服气。…- 390
- 0
-
「老北京的名胜古迹」朝宗桥的前尘往事
朝宗桥的前尘往事 朝宗桥,又被称为沙河北大桥,为七孔石桥。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柱53对。位于昌平县城南10公里、沙河镇北0.5公里处,旁边就是巩华城。在此桥北端的东侧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所立的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该座石碑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额正背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大字“朝宗桥”。是明朝帝后、大臣谒陵北巡的…- 504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