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三蛇闹春,十鼠抢粮,十一牛耕田
三蛇闹春,十鼠抢粮,十一牛耕田。乍听之下好像群魔乱舞,蛇来闹春,老鼠抢粮,又不太平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今年是暖春,这村子里蛇估计会多起来,老鼠也会多起来,这蛇鼠一窝,蛇吃老鼠,老鼠为了避开蛇必然争分夺秒抢粮食,虽然有十一头牛辛勤耕作,依然扛不住一群东西瞎霍霍,最终白白便宜了山精野货。听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但未免太悲观了。 其实这句话并没有那么玄乎,只是纯粹陈述…- 354
- 0
-
2022年虎年到,农村谚语“五牛耕田、八人分丙”是啥意思?
在古老的灶头马中,壬寅虎年为“八龙治水”、“八人三锄”、“五牛耕地”、“十马驼谷”、“七人得辛”、“六屠三猪”、“八人二饼”。朋友们,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此文大体需要阅读五分钟,欢迎大家观看。 2022年是壬寅虎年,在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虎年是非常吉祥的年头,向来有虎岁承欢的说法。如今虎年即至,明年的年景到底好不好呢?可能有很多人比较关心。 古往今来,老祖宗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农村谚语,其中灶…- 547
- 0
-
2022年是虎年,农村老人说“壬寅虎下山,戌狗上天边”是什么意思?
“壬寅虎下山,戌狗上天边”是什么意思? 2022年春节越来越近了,辞牛迎虎,每个人期待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农民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壬寅虎下山,戌狗上天边”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句农村老话的来龙去脉,并仔细剖析古代俗语中蕴含的文化传统。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天上的日月五星以及地球之间的变化关系,加上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而发明的纪年方法,以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纪年方法,在…- 811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中有一句话“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里所说的“甲子”即是指用干支纪年的历法。意思是说,由于深山里面没有历法,二十四节气中小寒、大寒已经过去了,还不知新春即将来临。 古代采用干支纪年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但在当时乃至后来漫长的社会进程中,能识文断字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要用甲、乙、丙、丁、…- 300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猪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猪故事: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春节前,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 361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狗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狗故事: 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它对人类特别忠诚,因而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犬马之劳”也就用来比喻事做忠心耿耿。不过狗爱仗人势,“走狗”便含有贬义,鲁迅先生描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象征了那类没有民族骨气的无耻文人。不过,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狗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 “赶毛狗” 正月十五赶毛狗的…- 423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鸡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鸡故事: 汉族民间有立春日佩戴“迎春公鸡”的习俗,流行于山西北部以及山东一些地区。迎春公鸡又称“春鸡”,是立春前年青妇女们用碎布缝制的佩饰物,挂在孩子身上。春鸡用纸底花布裹棉花,形同菱角,一角尖端缀花椒仁作鸡眼,另一角缝几根花布条作鸡尾,春鸡钉在孩子的左衣袖上,有新春吉祥之意。一般在正月十六到庙会上将布鸡扔掉。未种牛痘的孩子所佩鸡要衔一串黄豆,几岁串几粒,称作“鸡吃痘”。 土家族…- 539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猴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猴故事: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民间忌猴年,认为猴年收成不好,是灾年。俗语说“饥猴年,饿狗年,要吃饱饭是猪年”。 请猴 兖州春节风俗“请猴”,是兖州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 424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羊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羊故事: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 270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马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马故事: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考古发现证明,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开始驯马。许多古籍中有“相土作马乘马”的记载,作乘马就是用四匹马驾车,作为运载的工具。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 329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蛇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蛇故事: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 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 409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龙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龙故事: 节日里,我们与龙共舞。龙带给中国人的,多是欢乐。作为象征着吉祥昌乐的灵兽,在中国人的节日里,龙自然不可缺少。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与龙有关。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我们不妨走进这些传统节日,感受龙带给我们的欢乐。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汉族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中国道教有“天官当令是上元”的说法,据说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上元之夜家家要…- 698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兔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兔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嫦娥登上月宫,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从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吴刚登上月宫,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至于这兔…- 639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虎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虎故事: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唯铜仁府有之,衣服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 335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牛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牛故事: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的风俗两部曲。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 313
- 0
-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鼠故事
十二生肖文化之生肖鼠故事: 在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在我国,老鼠除“耗子”的别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山海经》中有“状如鼠而鸟翼”的寓鸟,有“状如兔而鼠首”的飞鼠等。除寓鸟可能有蝙蝠的依据外,能“以其背飞”的飞鼠就完全是想象的产物了。在辞书的“鼠”部,以“鼠”为偏旁的汉字有不少,有些可以找出动物分类学的依据,有些则属子虚乌有的传说之物。 在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在《诗经…- 525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