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
一共90篇文章
专题:第期
-
「保护未成年人:法律责任」父母或者监护人放任、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哪些法律后果?
父母或者监护人放任、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哪些法律后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作出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童画- 1.5k
- 0
-
「保护未成年人: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家庭是未成年人最自然的成长环境,未成年人应以家庭监护为先。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有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等义务,但当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时,经教育不改的,根据“国家是儿童最高监护人”的原则,国家公权力就有权予以介入,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有关单位和人员…... 童画- 1.3k
- 0
-
「保护未成年人:法律责任」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报道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在报道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载体,具有读者 (观众) 数量多、普及性广和影响力大等特点,是社会大众最普遍的信息来源。近年来,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媒体曝光率增加,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也使得这类案件的影响力上升。部分媒体报道出现了带动性、片面性、猎奇性的取向,造成了舆论秩序混乱、内容夸张失实、媒体越界审判等问题,不利于未成年当事人…... 童画- 1.1k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什么是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庭制度?
什么是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庭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了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 童画- 953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什么是社会调查制度?
什么是社会调查制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六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七十六条的规定,社会调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社会调查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并不具备完全…... 童画- 1.2k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能严重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哪些?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能严重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包括父母在内的监护人严重侵害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情形主要为: 第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常见情形有:对受监护的未成年人施以严重家庭暴力、对受监护的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迫使未成年人结婚、虐待受监护的未成年人等行为。例如,林某虐待子女被撤…... 童画- 932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什么是未成年人轻罪封存记录?
什么是未成年人轻罪封存记录? 未成年人轻罪封存记录,又称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即“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和心…... 童画- 819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什么是合适保证人制度?
什么是合适保证人制度? 对于涉罪未成年人而言,大多缺乏经济基础无力交付保证金,主要通过人保的方式被取保候审,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有许多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由于在当地无监护人、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即便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也经常因为无法提供保证人或交不起保证金而被采取逮捕措施,造成大量未成年人在审前被羁押。这不仅违背了未成年人“少捕、慎诉、少监禁”的刑事政策,也侵害了外来未成年人获得平等保护的权利…... 童画- 929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有什么特殊规定?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有什么特殊规定?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对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 童画- 815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在案件审理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哪些区别于成年人的要求?
在案件审理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哪些区别于成年人的要求?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同于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性,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群体、不良环境的影响,做出某些不合乎法律规范或社会规范的行为,但其本身的主观恶性不大。对于那些故意实施某种违法行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如果社会对这种行为只是惩罚而未加以教育、挽救,可能会造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再次犯罪,不利于其重返社会。因此,应着重在司法环节回应…... 童画- 752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未成年被害人或证人的保护作证措施有哪些?
未成年被害人或证人的保护作证措施有哪些? 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辞原则的表现,是正确认定事实的内在要求。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质证并经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成年人如果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辨别是非的,对案件情况了解的,可以出庭作证。但是鉴于未成年证人或被害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身心的脆弱性和证言的易错性,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是非…... 童画- 712
- 0
-
「保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什么是社会观护制度?
什么是社会观护制度? 社会观护制度是人民法院在长期的未成年人审判中探索建立起来的一项新制度。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权益案件中,主要是指由社会观护组织推荐的合适社会人士,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在部分案件中开展社会调查、协助调解、判后回访等工作的制度。在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开展社会观护工作,既是创新司法公正载体的程序性体现,也是少年司法改革的内容之一。 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社会观护工作,上海市长宁区人民…... 童画- 2.4k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