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之最」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

「中国诗之最」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插图

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

中国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先祖是鲜卑族贵族拓跋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始改姓元。七岁能诗,人称“神童”。早年以《箕山》《琴台》等诗名震京师。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后曾做过几处县令。正大八年秋,在蒙古军包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前夕受诏入都。天兴元年(1232),困居围城,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天兴三年,金亡,决心不再当官。此后二十余年,主要致力于金代史料的搜集,并编纂成金诗总集《中州集》、金词总集《中州乐府》(附《中州集》之后)、《壬辰杂篇》(已佚)、《金源君臣言行录》(已佚)等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于获鹿(今河北鹿泉)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州韩岩村)。

元好问是金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在诗、文、词、曲、笔记小说、理论批评等诸多方面均颇有建树,而以诗的成就最大。其诗今存一千三百八十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各体兼备,风格各异,可谓上承汉魏建安风骨,近学唐人风雅传统,代表着金元之际诗歌的最高水平。

元好问的诗歌创作,在他的文学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他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易代之际,战乱频仍。国破家亡刻骨铭心,使得诗人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悲慨,写下了为数不少的丧乱诗。如《歧阳》其二中写道:“歧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四也写道:“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语调哀伤悲愤,凝结着战祸在诗人心灵上造成的极大痛苦,并宣泄了对那些抵御无策的群臣强烈的不满。再如《外家南寺》中云:“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抚今追昔,充满人事变迁,家国兴亡的感喟,辞不胜悲。《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续小娘歌》《出都》《卫州感事》等,都为这一类忧国伤时之作,感情真挚凄切,格调沉郁悲凉,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类被称为“史诗”的丧乱诗,正是元诗的精华所在。清人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便是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元诗的风格特点。

元好问除丧乱诗外,有吟咏河山的山水诗,有借物抒怀的咏物诗,有忧时悯乱的感怀诗,有思家心切的乡愁诗,有村居生活的田园诗,有诗酒往来的唱酬诗,等等。他多采用最为擅长的七律或七绝诗体,可见多才多艺。其中不乏“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颖亭留别》),“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癸巳五月三日北渡》其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之一)等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元好问的诗学观点,主要见于所撰《论诗》绝句三十首。组诗以绝句形式评论从汉魏到宋代的许多重要诗人和诗歌流派,总结诗体流变规律,为文学史上的正体和伪体画出泾渭分明的界线。元氏论诗强调“正体”,尊崇“风雅”,提倡“真淳”与“天然”,崇尚刚健豪放的诗风,反对苦吟、斗靡、务奇、求险的创作态度,不满柔艳软媚的诗歌格调,厌弃“暗中摸索”的创作方法与心口不一的作家人格,其诗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传世。今人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的《元好问全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5月版)是迄今收录最全的版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