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之最」首开通俗诗派风气的诗人王梵志

「中国诗之最」首开通俗诗派风气的诗人王梵志

首开通俗诗派风气的诗人王梵志

中国首开通俗诗派风气的诗人,是初唐的王梵志。他也是唐代最著名的通俗诗人。

王梵志(?—约670),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家本殷实,有田地奴婢,后衰败。曾娶妻生子,官通玄学士,中年后皈依佛教。野史或云其生于黎阳城东王祖德家林檎树之瘿(树瘤),因姓王名梵天,后改名梵志;或云其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由于林木之说不足信,所以也有人认为王梵志并无其人。幸而时隔千余年之后,于敦煌佛窟竟出土了一件王梵志之孙王道奠祭其友杨筠的祭文,这就确证了王梵志确有其人,而且也确证其籍贯黎阳,生活的年代在唐高宗、武则天之世。

王梵志一生历尽沧桑,饱经忧患,这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其诗以说理议论为主,重视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具有讽刺世态人情的积极意义。其诗有的演绎佛理教义、宣传佛教思想,如“寻常勤念佛,昼夜爱书经。心里无蛆伫,何愁佛不成”,这类作品格调不高。有的是教人如何待人接物,类似于家训、世训,如“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但能辨此意,祸去福招来”。有的是讽刺人情世态虚伪自私、奸巧诡诈,如:“造作庄田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原来心里喜。”有的揭露现实矛盾,反映民生疾苦,这正是王诗的价值所在,如“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碛里向前走,衣甲困须擎。白日趁食地,每夜悉知更。铁钵淹干饭,同火共分诤。长头饥欲死,肚似破穷坑。遣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这些直言的大白话,语言通俗,深刺浅喻,辛辣诙谐,而韵味深厚,人称“梵志体”。它多用村言俚语,时带诙谐幽默之趣,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寄嬉笑怒骂于琐事常谈之中,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梵志的诗在当时曾产生不小影响,人谓其“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敦煌写本《王梵志诗原序》)。唐代诗人中,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寒山、拾得、丰干等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至宋还有人模仿“梵志体”写诗。然而明清以后,王诗却又湮没无闻,连《全唐诗》也不载其诗。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王梵志诗的手抄本后,才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王梵志作品久佚,无专集行世。今存诗共约三百九十首。①包括敦煌遗书中的三卷本《王梵志诗集》、一卷本《王梵志诗》、释法忍手抄《王梵志诗》及散见于唐宋诗话、笔记和敦煌其他写本中的王梵志诗。今人张锡厚编有《王梵志诗校辑》,项楚编有《王梵志诗校注》。

【注释】

① 有学者考证,现存王梵志作品有伪托之作,并非出于其一人之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