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故事」无商不奸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中国俗语故事」无商不奸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无商不奸的由来

俗话说无商不奸,是讲生意场上没有一个不奸诈的。其实这句俗语最初是“无商不尖”,后来演变成“无商不奸”。“尖”和“奸”一字之差,意思却完全不同。

以前谷米交易是用升斗作为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用一把木制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部分,以保证标准分量。用力刮,会凹下去,轻轻刮,会冒出一点,都不标准,就看卖家如何操作。

话说有个“严记米行”,生意红红火火,买米者推进涌出,其他米行门庭冷落,大家不解其意,偷偷跑去观看。原来严记米行的伙计量米时,用戒尺刮过之后,又另外在米筐里舀些米加在米斗上,已抹平的米斗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尖头”,正是这小小的“尖尖头”吸引了买米者,于是大家茅塞顿开,纷纷仿效。量好米再加点添点,成为习俗。说白了这点添头,是给买米者的甜头,是生意人的噱头,很让买者受用,便有了“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不止体现在米行,其他卖场也广而推之。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称肉买鱼,饮食点心都会送一点……那时人们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不想因短斤少两,欺人诈人,自砸招牌。

“无商不尖”演变成“无商不奸”,一是讹传,二是笔误,将“尖”写成了“奸”,三是因“无商不尖”已成习俗,无处不用,有了猫腻,人们将“尖”斥之为“奸”。

而今,人们忘了“无商不尖”,讨厌“无商不奸”,和谐社会,期望回归“无商不尖”。

「中国俗语故事」无商不奸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无商不奸的意思

商人都是狡诈的

无商不奸造句

1.且慢生气,我们中国人不是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吗?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2.毫无疑问,所谓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是很有力的诱饵。

3.作为一个做了大半辈子买卖的生意人,尽管他也曾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但毕竟最终获得了成功,自然懂得“无商不奸”。

4.在这个有着“无商不奸”观念的国家里,他的受欢迎度显得不同寻常。

5.这也就罢了,又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等等,反正无奸不商,无商不奸,令礼坏乐崩,使人只知利、不知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谚语俗语故事

「中国俗语故事」锄不完的回头青的由来

2024-11-14 20:44:29

谚语俗语故事

「中国俗语故事」摇钱树的由来(附意思、造句)

2024-11-14 20:50:3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