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经像迷恋大海一样,为沙漠的壮观而感叹。可是,当寸草不生的沙漠不断蔓延的时候,人们又感到困惑和迷茫。你看,曾经很富饶的北非粮仓已经消失,非洲的突尼斯失去了大约一半的耕地……沙漠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多么让人吃惊啊!治理沙漠的科学家,面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并没有气馁,也没有退避。他们为制止土地沙化想出了种种办法。他们设计着改造沙漠的蓝图,并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美妙前景—沙漠要成为明天的粮仓。那就由童乐福科学网给同学们带来这个趣味环境科学故事:沙漠有望变粮仓——沙漠改造。
趣味故事阅读:
治沙离不开水,沙漠中有了水就会出现绿洲,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在湿润的地面上蓬勃生长。只要有水,沙漠有足够的光照,就能产出最香甜的瓜果。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本来是个荒漠,美国人用北水南调工程把科罗拉多河水引人沙漠,使沙漠出现了生机,现在这片土地完全改变了昔日的面貌,绿茵如毯,水美粮足。
炸山引水是科学家们的一个奇想。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四周被高耸的山脉和高原包围着,从海洋吹来的暖湿空气被高山挡道,因此沙漠几年不下一场透雨。人们想,要是搬走高山或削平山头该有多好。于是有人建议,用威力无比的核炸弹把山脉炸个缺口,或者把山峰夷平,以便让水汽长驱直人,造成沙漠大量降水。有了水的滋润,塔克拉玛干就可以种粮种棉、种瓜种果,变滚滚的黄沙为重重的麦浪,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可现在是办不到的。核炸弹不容易对付,一旦不慎泄漏了放射性物质,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当人类能够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时候,就能用核斧劈开拦雨堵水的层峦叠嶂,沙漠就有可能成为粮仓。
沙漠的地下,往往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时,轻轻地用蹄子一掀,有时沙层的底下往往是一股清甜的水。1984年,我国的一支石油勘探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也发现了地下水,他们用推土机推出了6米多深的坑,第一天见到了泥浆,第二天,坑里渗出了半池清水。地质专家分析,地下水的来源是昆仑山的雪水。将来如果能探明沙漠中地下水的分布,用沙漠地下水治沙漠,经济价值就会更高。
地球的两极和高山的顶端有着厚厚的冰块,它们是淡水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取来灌溉沙漠,那么沙漠也就有救了。但远水不解近渴,真要这么做,投资的金额是很可观的。
除了为沙漠送水,科学家还想为沙漠造土。现在已研制了一种人造土壤,这种土壤是按照作物需要的水土肥的比例特制的,把它制成卷筒地毯,铺在沙漠地上,就可耕作了。有一种由多孔性材料制成的塑料树,可以用来改变沙漠的气候环境。人造塑料树可从寒夜中吸收储存的水分,待到白昼到来时,它缓慢地散发冷气,降低周围的温度,促使能降雨的冷空气团形成。
许多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21世纪,沙漠终将成为人类免于饥饿的食橱,担负着生产粮食的使命。
学科展望:
日本科学家巳经培育出了一种螺旋状的蓝藻,这种蓝藻能耐70℃的高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科技人员前往科威特沙漠,筑起了一个圆顶玻璃厂房,培植蓝藻并提取粮食。他们仅用了两个普通游泳池大小的面积,半年生产的“粮食”竟达7吨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