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子夜

子夜

作者:茅盾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1916年由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翻译和创作活动。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活动,成为最早党员之一。1921年发起组织“文研会”,主编《小说月报》。20年代中期,致力于文化评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后,加入“左联”,从事左翼文艺运动并创作了大量作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茅盾的文学活动是多方面的,从1916年以来,编辑过多种刊物,译介过大批外国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艺论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培养和扶植了不少文学新人。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蚀》《子夜》《虹》《腐蚀》《锻炼》《农村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

【著作导读】

《子夜》是茅盾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宏篇巨著。它从1913年10月写起,到1932年12月完稿,由开明书店1933年初版。这部作品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得到很高的评价。瞿秋白说:“这是第一部写现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因《子夜》的出版,而被文学史称之为“《子夜》年”。

《子夜》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5月~7月,民族资本家吴荪甫雄心勃勃企图发展民族工业,他利用自己的实力与手腕一举吞并了濒于倒闭的八个小厂,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要在家乡发展实业,建立他的“双桥王国”,他幻想着“高大的烟囱如林”,自己成为工业王国的主宰者。可是吴荪甫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军阀混战、原料涨价、产品滞销和赵伯韬的经济封锁之下,吴荪甫步履维艰;他用开除工人,削减工资的方法向工人转嫁危机,又激起了工人的反抗。在一系列的打击下,吴荪甫众叛亲离,一败涂地,“雄图”化为泡影,显赫一时的工业霸主只剩下一条“投降的出路”。小说以吴荪甫和买办赵伯韬的生死角逐为主线,以惊人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概括了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文学形象有力地驳斥了托派关于中国必然走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道路的谬论,它以深刻的认识价值彪炳于文学史册。

《子夜》的成就还在于它标志着茅盾艺术上的成熟。作品气象恢宏,布局缜密。作者擅长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描绘人物,塑造了吴荪甫等有血有肉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

确切地说,《子夜》是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小说中十分注意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把一人、一家、一店、一厂的矛盾同社会的阶级矛盾相联系,不仅以巨大的画卷展现了冒险家乐园的大上海的面貌,而且还以广阔的画面把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地主阶级的行径、资本家之间的兼并等等突出的社会现实展现在读者眼前。如果说茅盾先生正是通过这广阔的社会画面和复杂的社会矛盾来分析展示社会各阶层的动态、从而揭示出当时中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话,那么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思想深度就不能不让人感到咋咋不已了。近代文化思想家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规划在这种深邃的文化思想中就显得过于浅薄近代文化的启蒙者和偏激的现代文化革命者都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那就是通过文化启蒙和文化革命以推动社会的改良和社会的革命。如何改良?如何革命?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以西方文化与社会为最终模式。这种愿望在30年代初那群现实主义作家群中却得到了漫不经心的否定。

《子夜》就是一个典型。吴荪甫是近代文化启蒙者改良社会的理想化身,他的“益中公司”的破产是茅盾通过这一形象对改良社会思想的否定。赵伯韬是偏激的现代文化革命者革命社会的理想化身,他的买办殖民性质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威胁也是茅盾通过这一形象对偏激的革命社会思想的否定。所以,茅盾先生通过《子夜》所说明的走民族资本工业救国和买办资本工业变国都是走不通的主题,不仅表现了他对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前途命运的深层思考,而且对现代文化革命进一步配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积极的进步的推动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