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清代著名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为汉族,后入旗籍,自曾祖曹玺起,三代任江宁织造达60多年,为皇帝管理织造和采办宫廷用品,兼替皇帝搜集情报,祖父曹寅尤为康熙帝所信用,达到曹家在政治、经济上的鼎盛时期。雍正初年因牵连统治阶级的内部政治斗争,其父被免职,家产被抄,举家从南京迁回北京,时芹约十三四岁。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举家食粥”,但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从事《红楼梦》的写作与修订。后因遭妻亡子夭的打击,在过度忧伤和悲痛中得病去世,靠朋友帮助才得以草草埋葬。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才气纵横,嗜酒,善谈吐。能诗,善画石,但作品绝少流传。
【著作导读】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清代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和总结,是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成就的伟大作品。它的版本有80回本和120回本两个系统。80回抄本系曹雪芹创作脂砚斋评点本,简称“脂评本”,现已发现十几种脂评本。120回本系程伟元刊印的曹雪芹高鹗合本,1791年第一次印本称为程甲本,第二年的修订重印本称程乙本。高鹗的40回续书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首尾完整的小说,但故事结尾违背了曹雪芹原意,写了宝玉中举贾府复兴,人物性格也有很大改变,其中虽不乏精彩之处,但远不及前80回。《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及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它的思想内容是广泛深刻的,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露了贾府主子们肆无忌惮地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的行径。薛蟠打死冯渊,不了了之;贾赦夺走石呆子家藏的20把扇子,并使石呆子家破人亡;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贪图3000两银子逼得张金哥与长安守备公子双双自杀;等等。第二,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穷奢极侈的享乐生活。这个钟鸣鼎食家族的日常生活就连皇妃贾元春见了都再三感叹“太奢华过费了!”一张药方子要花上千两银子才能配成;一顿最普通、便宜、“不得罪人”的螃蟹宴,竟让乡村老太婆大吃一惊,认为这够庄稼人吃一年。这种过度的挥霍糜费是加速贾府破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揭露了贾府末世子孙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和他们的内部斗争。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等人都是些伦理纲常遮盖下的衣冠禽兽,正如柳湘莲所说贾府是“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而那些父子母女兄弟姊妹姑嫂夫妻及嫡庶亲戚们表面上笑语声声温情脉脉,背地里却“一个个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探春语),“抄检大观园”是其内部斗争暴露得最充分最精彩的一个片断。第四,表现了奴隶与主子的对抗性矛盾,赞扬了他们的反抗斗争。以死抗议王夫人的金钏儿、拒绝做贾赦小老婆的鸳鸯、敢于触怒主子的晴雯、宁死也不愿受侮辱的尤三姐等等,都是敢于维护人格尊严和争取与他人一样生活而进行悲剧性抗争的形象。第五,热情歌颂了贵族内部叛逆者民主色彩的思想和他们的斗争。宝黛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光芒。贾宝玉是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是从封建贵族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他的可贵个性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尊重女性、蔑视功名利禄、厌恶四书五经,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就建立在这种叛逆的思想基础之上。林黛玉是那个阶级的另一个叛逆者,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她支持宝玉的叛逆,这均是封建统治者所不满意的,所以她与宝玉的爱情注定是场悲剧。薛宝钗是一个牢牢把握现实利益、孜孜以求富贵荣华的为封建统治者赞许的形象,她在才思敏捷中夹带着狡黠虚伪,在端庄秀丽下透露着市侩习气。王熙凤是封建掌权者的典型,她媚上压下、随机应变、恣意妄为、飞扬跋扈,集奸诈阴险贪婪于一身。
在艺术上《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首先,它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它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也打破了传统小说单线式结构的方法,在立体交叉中反映全方位的生活。其次,在艺术表现上普遍运用了对比观照的手法。女性与男性、大观园与社会、黛玉晴雯与宝钗袭人、焚稿断痴情与出闺成大礼等等都构成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比照。再次它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洗炼深厚,极富表现力。《红楼梦》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它在西方文化大规模输入中国以前,就发生了冲破中国传统文化隔离的夺人之声。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差异,集中地表现了传统道德规范下的矛盾冲突。黛玉是恋爱,是情感沉醉于意境;宝钗是婚姻,是理智把握住现实;黛玉是自然表现自己的灵性,宝钗是有意适应生活法则;黛玉代表闺阁中知识分子情感,宝钗代表一般家庭妇女理智。前者超越传统规范的束缚,其特性是做诗气质对做人气质的抗拒。由此而带来的悲剧,正说明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强大的排他性和封闭性。
总之,该书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