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70?)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浙江钱塘或江西庐陵人)。明代著名通俗小说家。他生于元末死于明初,相传做过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僚。他所写小说很多,相传数十种,现存五种,所写杂剧现存三种。从他现存作品来看,他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有所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有所认识,对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有所暴露,但他从根本上否定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则是错误的。他的作品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成就最高。

【著作导读】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罗贯中依据历史传说,在宋元话本杂剧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而成的。南朝宋人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采用了许多佚事传闻;北宋时说话艺人中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话本,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金元戏剧舞台上就有40多种“三国戏”。在此基础上,罗贯中最终以75万字的篇幅完成该书的创作。该书今见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明末,“李卓吾先生批评”本合240则为120回,并另撰回目;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评改《三国演义》,对回目情节文字都作了一些修改,此后就成为最流行的本子。

该书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280)近100年的历史变迁。汉末,民不堪命,揭竿而起,是谓黄巾起义。汉室宗亲刘备及桃园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伙同中郎将董卓、骑都尉曹操、下邳丞孙坚共同镇压黄巾军;起义军败后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何进掌权,宦官杀何进,袁绍杀宦官,董卓赶走袁绍并废刘辩立献帝刘协而欺主弄权。操谋杀卓不成作檄文以达诸侯,集18路军马推袁绍为盟主讨卓,卓被杀;因争权夺利诸侯相互厮杀。操兵起山东护汉帝自洛阳驾幸许都,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操败袁绍,遂削平北方的抗拒力量,独霸中原;时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据江东,刘备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又兼荆州兵多粮足,遂与曹、孙抗衡。操欲兵霸江南,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与周瑜携手破操,赤壁一战,操败回江北,奠定三国鼎立局面。此后,三国虽有战争也各有胜负;操死,子丞自立为帝;各随即亦自立为帝,孙权为魏帝授为吴王;魏国权臣司马懿、孙炎灭蜀后,代魏立晋,代吴而复归一统。

该书集中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不同政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反动本质,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对这种思想倾向,我们不能简单地视为“封建正统观念”而一笔抹煞。作为艺术典型的刘备与曹操分别是诚笃宽厚忠义仁慈和残酷暴戾虚伪奸诈的形象,所以,这种思想倾向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政治和政治家的选择与价值判断,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该书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首先是写战争着重表现人物的斗智斗勇、记叙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是呆板地铺叙两军对垒;其次是塑造人物时,把人物放到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表现他们的性格,同时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手法,并且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再次,吸收了话本故事性强的特点,情节曲折生动,在结构上既宏伟壮阔又不失严密精巧,形成了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