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如隔天,鬼门关上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中山桥简介

位置:中国、兰州、黄河

建桥时间:开始于1907年

主要数据:全长234米,宽7.5米,有六墩五孔,桥上飞架五座弧形钢架拱梁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朝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千米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万多两,由德国商人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为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形架拱梁,使铁桥更加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隔河如隔天,鬼门关上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中山桥特点:

百年历史见证中国崛起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第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请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千米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她已经成为一部史诗,雕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的灿烂艺术,更成为百里黄河风景线上最引人注目的绚丽一景。

2009年8月26日,中山桥迎来百年庆典,横卧于黄河之上的中山桥,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庆而迷人。

知识链接

当时修建中山桥,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原因,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