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连队名片】

“硬骨头六连”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军,建连78年来,6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吃过败仗,1964、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近年来,6连党支部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先进基层单位,多次立功。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官兵进行攀崖训练

2017年5月,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综合训练场上,一场实战化进攻演练正在进行:只见“硬骨头六连”数十名官兵,全副武装,从两栖战车内鱼贯冲出,相互协同,先后翻过4米高的障碍墙,匍匐穿越20米长的泥潭,徒手攀上近90度的垂直悬崖,滑越过100米山涧,继而召唤陆航火力,展开快速突击……

硬骨雄风,久尔弥坚。建连78年来,6连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61次,从未吃过败仗,1964、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

从第1集团军到第72集团军,从师到合成旅,在此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中,6连所在单位刚刚经历大规模编制调整,但这场综合演练让人看到“虽然编制变了,但‘硬骨头’作风没变,6连还是当年那支英雄连队!”

英雄连队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杀出来的

战争年代,6连先后有3690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在“硬骨头六连”连史馆大厅,迎面悬挂着一幅巨幅油画:炮火硝烟中,解放军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亮出刺刀,拉响手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画面展示的是6连1948年参加瓦子街战斗的场景:担负阻击、合围敌人任务的6连英勇战斗、浴血拼杀,140名官兵中127人血洒疆场。最后的总攻中,仅存的13人坚持战斗,班长刘四虎冲锋在前,只身同十几名敌人白刃格斗,一连刺倒7人,终因11处负伤而昏倒在战壕里,战后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

一面面锦旗,一张张证书,把6连连史馆装点得如同一片翻滚的红色波浪,行走其中,仿佛在战火中穿行,可以倾听到历史的回响。

1946年12月,毛主席在延安机场亲切接见“硬骨头六连”官兵,并作重要指示。之后,陕甘宁边区展开了向该连战士丁丑娃学习、为人民杀敌立功的运动。

1963年夏,武汉军区党委号召全区部队深入开展宣传和学习“硬骨头六连”活动,该连的名字由此走向全国,“硬骨头精神”家喻户晓。

1977年1月和次年2月,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号召全军开展学习雷锋和学习“硬骨头六连”活动,两年间共1000多个单位、3万多名个人到连队参观学习。

1994年1月,军委总部在“硬骨头六连”召开命名纪念大会,总政治部号召全军开展向该连学习活动。

……

一个又一个荣誉,彰显出独特的“硬骨头”精神;一项又一项纪录,串起6连的辉煌连史;一个又一个时代,不断书写着“硬骨头六连”的传奇。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革命和建设中,6连始终是强军征程上的一面旗帜。

一封写于32年前的遗书,至今摆放在6连的连史馆里。这些年,记者曾先后3次到6连采访,每次看到这封遗书,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一年,6连副指导员谢关友,在奔赴边境作战前夜,给8个月大的儿子写下一封深情的遗书:

“骏骏,8个月前的今天,你从妈妈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叫我一声爸爸。今天,爸爸是趴在床上给你写这封遗书的,地点是汽车队。因为爸爸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赴边参战,到目前我还没有告诉你妈妈。为什么要给你留遗言,并不是爸爸怕死,是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如果爸爸为国献身了,那你再也见不到爸爸了……爸爸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四化而献身的,你应该感到光荣、幸福,不要难过……”

英雄无悔,父子情深。

那次战斗后,谢关友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的边境线上,也将以身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留给了6连。

而今,“敢打猛冲,刺刀见红”的战斗作风,始终在6连薪火相传。

2011年,6连参加实兵对抗演习,7班班长李再祥父亲患恶性脑瘤已到了弥留阶段,家人为了让他安心演习,悄悄瞒住他。对抗演习结束,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李再祥泪如泉涌、双膝跪地,向着家乡的方向长跪不起……

2016年,6连所在团组织军事运动会,班长王刚脚上长了3个鸡眼,赛前又突发高烧,军医安排他住卫生队治疗。比赛当天,他偷偷拔掉输液针,挖去鸡眼,忍痛参加5000米武装越野……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两栖步战车编队在演练中借助烟幕掩护前进

英雄连队,疆场搏杀。

在岁月的冲刷、风浪的洗礼、历史的考验面前,6连官兵始终保持着铮铮铁骨,血性本色。

英雄连队是把平时当战时练出来的

在“硬骨头六连”营房前,一块土褐色的石头上刻着一个硕大的“硬”字,分外夺目。

多年来,这个描红的“硬”字,时刻提醒着官兵向着“紧盯战场练,瞄准打赢建,全面求过硬”的“路标”奋勇前进,勇敢承担起强军兴军的时代重任。

在和平时期,这是一组惊人的数据——

连续10年在所在团年度建制连比武中夺冠,38个步兵专业训练课目创下所在师纪录,39项训练革新成果在集团军推广;先后29次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和对抗演习等重大任务,次次当刀尖子、啃硬骨头;全连先后有93人被上级单位评为优等指挥员和“四会”教练员,82人被评为“神枪手”“神炮手”……

“连队这些骄人的成绩,是官兵们把平时当战时练出来的。”连长胡迟说,连队自组建以来的百余次生死拼杀“杀”出了“硬骨头”的赫赫威名,百战百胜的光荣战绩让他们深深懂得:过去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现在能打胜仗不等于将来能打胜仗。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瞄准强军目标加强战斗力建设,努力实现军事过硬,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打造过硬刀尖子连队,英雄连队才能时刻保持英雄本色。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官兵在演习中,向“敌”实施机降突击

——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练什么,实战中什么最管用就把什么练精。日常训练中,连队主动增设钢板靶射击、战斗攀崖等特种课目;海训演习,有意识将官兵拉到山上、放到海里、困在岛中,在生疏地形、恶劣环境中练技能、强体魄;比武考核,坚持实打实,全员额参考,按百分比严格计算成绩。

——战斗力跃升点在哪里就朝哪里进击,战斗力瓶颈在哪里就向哪里突破。2016年9月,6连担负上级赋予的两栖机步连进攻战斗战法创新任务,官兵们大胆创新,通过与陆航部队反复演练论证,系统规范了6类引导方式、4种协同时机和5项联动规则,探索形成空地实时战场信息共享、步战车召唤陆航火力等新战法。

——平时像打仗一样训练,战时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6连官兵始终瞄准实战要求,坚持自我加压、自觉加码、自找苦吃,以高于大纲、严于大纲、细于大纲的标准落实军事训练。战车限制路驾驶,教范规定通过障碍物宽度为4.2米,他们要求不超过3.8米;战斗射击,教范规定每次短停不超过8秒,他们要求必须在停车5秒内炮响靶落……

如今,在6连,步兵五大专业人人优秀,装甲三大专业人人达标,信息化知识学习人人过关,干部和指挥士官全部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全连官兵每人至少掌握一项特战技能。

2008年3月,某新型两栖步战车全面列装,这是6连几年内迎来的第二次改制换装。然而,尴尬接踵而至:没有教案教范,训练举步维艰;新装备改写了传统的训练模式,部分官兵一时不知所措……

“不怕痛,不怕苦,最怕稍一停顿被落伍。”6连不等不靠,主动承担起全师新装备试训任务:派出30名技术骨干到生产厂家见学,先期展开训练;组织人员编写178个训练课目、10余万字教材资料,应用于全师部队。

几个月后,6连在全团率先实现“六个第一”:第一个展开训练、第一个下海、第一个组织实弹射击、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第一个组织连进攻、第一个参加实兵实弹战术演习。

英雄连队,锋从磨砺。

多年来,在“硬骨头六连”原隶属的师里,20多个荣誉连队曾轮番向6连发起挑战,连队始终保持着常胜不败。2016年底,兄弟单位5个荣誉连队又先后向6连发起挑战。尽管当时连长胡迟正带领训练尖子在外地参观见学,但指导员熊维率领官兵从容应战,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再一次续写了不败传奇。

英雄连队是一茬茬官兵用血与汗铸出来的

记者在6连采访的那些日子里,每天起床号还没响,列兵李波就披上了装具,开始了武装5000米的加练。

这名2016年9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参军入伍的大三学生,曾经是家乡的高考文科“状元”。

然而,新兵下到了“硬骨头六连”,李波第一次参加武装奔袭,就因体力透支而晕倒在跑道上。羸弱的身体,似乎与连队要求过硬的军事素质格格不入。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在濒海驻训期间组织野营拉练

不过,6连“武状元”王刚却一直看好这个新兵:宁可晕倒在赛场也没有因为身体不适半途退出,说明他不怕苦有韧劲;能以文科“状元”考入北大,说明他不服输有拼劲。

“文状元”遇到了“武状元”,在王刚的帮助和指导下,李波强体能、练技能,很快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名列前茅。

“我的入伍动机是当一名好兵,一开始有些理想主义,就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李波说,6连的光荣历史让他懂得,成为一名好兵,仅仅靠理想是不行的,“有意义,就是好好练。”

曾经的战火硝烟渐行渐远,相对和平的岁月慢慢拉长,当崭新的“90后”“95后”逐渐成为部队主体,面对不断更迭的新鲜“血液”,这支英雄连队能否肩负起能打胜仗的历史使命?

“任凭风浪起,我有主心骨。”熊维说,这个主心骨就是始终保持一心向战的信念和定力。

在6连,每名官兵都建有“荣誉账户”,定期评选“硬骨头战士”;在6连,富有特色的战斗文化处处可见,班排皆以战斗英雄命名;在6连,人人秉持“逢考必优,逢比必赢,逢战必胜”的理念,在重大任务和演训活动中争当拳头、争做尖子……

2015年,两栖装甲步兵分队海上生存训练,6连官兵乘坐登陆艇海上连续航行5昼夜,近半数人晕船,个别战士中暑。可就在航渡训练好不容易结束时,官兵们又按战术要求一路奔袭“打”回宿营地,一路上尽管呕吐声响成一片,却无一人停下。

解读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走进第72集团军合成某旅“硬骨头六连”

“硬骨头六连”官兵进行沙滩战术训练

小时候溺过水的副指导员杨新,来6连前患有严重的深水恐惧症。到6连后,为了不拖累连队训练成绩,海训武装泅渡,他坚守连队干部开浪的传统,克服恐惧心理,咬牙游在排头。

2016年,连队参加上级组织的建制连考核,不巧却在当天接到军事训练课目汇报演示任务。课目汇报演示结束时,已快到晚饭时间,上级决定建制连考核推迟到第二天进行。但全连官兵坚持按原定计划进行考核,一人不漏地从课目演示现场奔袭至考核场如期接受考核。考核结束,成绩仍居第一。

英雄连队,血汗铸就。

记者在6连采访时,一年前刚刚提升到1营当营长的上一任连长李宛韬特意赶来。

“每次在外面集合站队,都会看看6连;每次组织考核,也都会看看6连的成绩单;每当心情低落的时候,都会去6连连史馆静一静。”此前,李宛韬曾在1连当过2年指导员,也曾在师里当过作训参谋,不过,最让他怀念的还是6连,“历史的荣光、现实的拼搏和个体的奉献,共同把6连熔铸成一个铁骨铮铮的连队,一个特别纯粹的连队。”

“不管我以后在部队干到什么职务,6连都是我事业的顶峰……”说到动情处,李宛韬眼角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记者对这支英雄连队的英雄密码,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