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都一处”招牌的来历

「老北京坊间趣闻故事」“都一处”招牌的来历

都一处烧麦馆是京城有名的百年老店之一,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位于北京繁华的前门大街。说起这“都一处”,还真有一番来历。

据说乾隆皇帝在春节过后的一个晚上,出来私访,溜达到前门大街,乾隆帝感觉有点饿,便想找个饭馆吃点饭。可那时候的饭馆,一般的都要过了正月十五才营业,乾隆帝带着两个随从,找了半天,才见有一家黄酒馆开着门儿他们便走了进去。

这家掌柜的是因为买卖不好才提前开市的。乾隆进门坐下喝了点酒,吃了点儿点心,问了问买卖情况,觉得这个掌柜的挺和气,就问掌柜的黄酒馆有没有字号。掌柜的说:“像我们这样的小买卖哪有什么字号?”

向来有爱题字的爱好的乾隆对他说:“我给你起个字号怎么样?”

“那赶情好了。”掌柜的边回答边找来一张大红纸。

乾隆帝心想:这大正月的,所有的饭馆都没营业,只有你这黄酒馆开了,那就赐名“独一处”吧。随即唰唰唰写了三个大字,这位掌柜的看到这三个字苍劲有力,便连忙道谢。

第二天清晨,掌柜的正在收拾店堂,忽见门外来了几个骑马的官差,他忙放下手中活上前问道:“不知几位爷是喝点酒哇,还是歇歇腿儿呀?”

“一不喝酒,二不歇腿。昨晚上可有个人来你这儿吃饭?”

“对,怎么您哪?没拉下什么吧。”

“没拉下什么东西,猴崽子,你知道那是谁吗?”

“爷台,我不知道。”

“当今万岁!”

“啊!”掌柜的差点儿瘫在那儿。当差的说:“万岁爷见你昨晚伺候的好,特赐你一百两白银,还不赶紧谢恩!”掌柜的也不懂怎么谢恩,就梆梆梆磕了三个响头。这四个当差的哈哈大笑,把银子搁在那儿,便骑马回宫了。

掌柜的将乾隆爷坐过的那把罗圈椅用黄绸包上,并下垫黄土,谓之“宝座”。还把乾隆爷写的那三个字供在宝座上头,并请人刻了横匾挂在店前。

外人听说皇上来这里吃过饭,都想来看看皇上坐的地儿,尝尝皇上吃过的东西,所以,上至官府大员,下至平民百姓,每天来这里吃饭的人川流不息。自此,这里的生意就红火起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