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yì lè hū,意思是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不亦乐乎的意思
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近义词:不可开交、淋漓尽致
2、不亦乐乎的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
《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评析:
这是《论语》开篇第一章,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
3、不亦乐乎的造句
1.这故事滑稽极了,使我们笑得不亦乐乎。
2.考试前背得不亦乐乎,考试一过,忘得一干二净。
3.群众的发言是不亦乐乎,我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
4.那女人站在门口,两手叉腰,把邻居骂了个不亦乐乎。
5.远远地就看电影院门前的一带路上,人人自危,挤得不亦乐乎。
6.这些天真把我忙了个不亦乐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不亦樂乎
【注音】: ㄅㄨˋ 一ˋ ㄌㄜˋ ㄏㄨ
【简拼】: BYLH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辩形】: 见“不可开交”(97页)。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