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小巧玲珑的南京煦园为什么会成为四朝胜迹?

小巧玲珑的南京煦园为什么会成为四朝胜迹?

南京煦园俗称西花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园。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封他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汉王,居住在汉王府中。汉王府的西花园小巧玲珑,景色优美,是当时的南京一景。后来,人们取朱高煦的名字,将花园命名为煦园。清代,这里是两江总督府和江宁织造府。乾隆第二次南巡时,这里成为他的行宫花园。太平天国起义攻占南京之后,煦园成为天王府的御花园。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民政府的总统府设立在这里之后,煦园便又成了总统府的花园。

煦园建园600余年,见证了明、清、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的更迭和兴衰,是名副其实的“四朝胜迹”。那么,小小20余亩的煦园究竟有什么魅力,以至于历代中枢机构都对它情有独钟呢?

煦园内花木翠竹掩映,假山奇石参差,清水碧波荡漾,环境宜人,景色优美,整体布局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风貌。煦园最大的特点是以水为主。它的中心是一个人工开挖的狭长水池,为了打破狭长水面的单调、沉闷,煦园用一只大石舫和水阁把水面自然分割开来,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其他建筑根据水体面貌巧妙设置,有分有聚,隔水相望,显得自然而熨帖。亭台楼阁中间点缀了假山叠石,使各处路径曲折回环,形成了移步换景、处处是景的园林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煦园大门处的假山群,这群假山迎面挡住了视线,把景致隐藏在身后,却有了先抑后扬、欲露先藏的效果。煦园虽然不大,却利用假山叠石、各种建筑巧妙地营造出了层次感,虚实相生,小中见大,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点。

煦园的建筑也处处和水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乾隆皇帝题名的“不系舟”石舫。石舫仿照江南花船的形式,由十层青石砌筑而成,造型优美,雕刻细腻,是煦园中心水池的点睛之处。与不系舟南北相望、遥相呼应的建筑是忘飞阁,这是一座极具江南建筑特色的卷棚顶水榭。据说曾有飞鸟停留阁上,见景色优美忘记飞去,忘飞阁因此得名,寓意空灵含蓄。站在石舫处遥望水榭,仿佛可以看到一只水鸟正掠水而来,在忘飞阁上徘徊不去。与水有关的各种元素和想象,构成了煦园灵秀、空蒙的园林气质。

煦园虽然不大,却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和独特的景色氛围,成为众多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翘楚,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

「中华文化:园林建筑篇」小巧玲珑的南京煦园为什么会成为四朝胜迹?

南京煦园中的“不系舟”

南京煦园的建筑特色

全园面积仅有1.4公顷,建筑精巧,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也是金陵名园之一。 园内有夕佳楼、不系舟、忘飞阁、鸳鸯亭等景点。 煦园以水为主。水体南北走向,平面如长型花瓶。在造园手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故用舫、阁把水池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有分有聚,虽分实聚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

南舫北阁遥相呼应,东榭西楼隔岸相望,花间隐榭,水际安亭,为水体最精彩的部分。

煦园小巧玲珑,以水为主,置石航于南,阁于北,使水景一分为7,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使人感到大中有小,小中见大,虚实相映,层次分明。 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园面积仅20余亩。园内花木扶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湖山叠石点缀其间,显得小巧玲线、秀丽雅静,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园林。

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