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之父是谁?“神舟之父”戚发轫故事

神舟之父是谁?

神舟之父是谁?“神舟之父”戚发轫故事

“神舟之父”戚发轫故事

2003年11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宇航员杨利伟飞入了太空,作为“神舟”一到五号的总设计师,被人们称为“神舟之父”的戚发轫这个名字也由此传遍了全世界。

戚发轫于1933年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1957年,戚发轫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当时,戚发轫攻读的是飞机专业,结果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穿上军装,跟着苏联的一个导弹营学习导弹的操作。1958年,组织上准备选送他去苏联军事院校学习导弹的总体设计。可等他专门学了几个月俄语,满心欢喜准备赴苏时,上级又突然通知他不能去了,原因是苏方不接收军人。为了学导弹,他只好脱掉军装,通过高教部到苏联去学习,行装都准备好了,苏方又有明确意见:学导弹总体设计的人员不能去。这样,他两次赴苏学习导弹技术的机会,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剥夺了。在赴苏无望的情况下,他只好安下心来,在国内跟援华的苏联专家学习。然而,正当戚发轫憋足了劲一心一意跟苏联专家学习导弹设计时,苏联专家又突然全部撤走了!投师无门,四顾无路,唯一的选择,只有丢掉洋拐杖,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干!意气风发的戚发轫参与了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的研制工作。在钱学森的带领下,科技人员历经磨难,终于把这枚代号为“东风”一号的仿制导弹打上了天。此后,戚发轫又参与了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并设计出火箭三级与二级的分离方案,经飞行试验证明既简单又可靠。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并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神舟之父是谁?“神舟之父”戚发轫故事

1992年1月8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国防科工委(现已撤并)和航空航天工业部领导关于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意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搞载人航天。这对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带动相关学科和工业发展、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培养科技队伍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会议决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被命名为“921工程”。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重任就落在了时年59岁的戚发轫的肩上。

1995年以后,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全面铺开,戚发轫与各部门商量决定,把总体任务分解成13个分系统进行试验共同完成。“神舟”飞船构形复杂,系统复杂,一艘飞船所用元器件10万多个,电缆网节点8万个左右,计算机软件语句几十万个。每个焊点、每根导线、每一行语句都不能出错。因此,戚发轫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疑点、消灭疑点,凡是能预想会出现的问题,甚至是万一会出现的问题,都要千方百计地去发现、去寻找,虽然这种发现和寻找就像大海捞针,但绝不能放弃。有人提出:“火箭升空到一定高度工作结束,该与飞船分离的时候,万一分不开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工程总体要求飞船上再增加一项能保证宇航员手控发送分离指令的功能,以对付这个万一。这个指令要从飞船送到火箭上,还要有独立的电源来支持,牵扯的问题比较多,解决起来很棘手,更何况这不是飞船系统自己可以解决的,还需得到火箭系统的支持。有没有必要一定要增加这个功能?火箭为什么要接收飞船的指令?当一些人带着抱怨情绪议论纷纷的时候,戚发轫果断宣布:为保成功,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再大的代价也要干!在一次返回舱综合空投试验后,现场工作人员在返回舱里闻到一股异味,经检查发现,舱内有害气体超标!这对宇航员身体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宇航员生命。经过多次分析试验,问题的根源是多种火工品工作后产生的气体泄漏到返回舱。如何解决舱内有害气体问题?在两年的时间里,戚发轫和大家一起做了无数次试验,最后用先“疏”后“堵”的办法,终于把有害气体排出舱外,消除了隐患。同时,他们还新研制了一种有害气体过滤器,做到了双保险。

1999年11月20日清晨6时30分,“神舟”号试验飞船从地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飞船返回舱按计划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回收,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苏美之后第三个掌握飞船发射技术的国家。这一年,戚发轫刚好66岁。“神舟”号的成功发射,把他的事业以及人生一起推向辉煌的巅峰。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之后,有专家又发现了一个不安全因素:在进行大气层外救生时,由于运载火箭燃料未用尽,而火箭与飞船的分离速度又不够,有可能造成空中“追尾”事故。万一爆炸,可能直接危及飞船与宇航员的安全。为了避免这一事故的发生,就要增加火箭与飞船的分离速度,戚发轫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对飞行程序、飞行软件等进行修改,竭力阻止火箭与飞船在空中“接吻”。几年来,戚发轫和他的同事们为增强飞船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绞尽了脑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半点都不敢懈怠。排除各种疑虑,使宇航员有了更平安出征的保证。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四艘无人飞船已相继经受了太空的洗礼,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新的跨越,宇航员“一步登天”的天梯,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搭建完成。站在这个直入云端的天梯前面,他已经为宇航员准备好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放心飞吧,你们一定能平安归来!”

2003年10月15日一大早,中国首次载人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的辉煌时刻即将到来。身着乳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员杨利伟健步走向飞船。满头华发的戚发轫当着杨利伟的面,在发射任务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呼啸着飞向太空。戚发轫久久地伫立着,极目苍穹,心随“神舟”飞……船箭分离、准确入轨、调整姿态、全船供电、天地通话……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飞船成功分离,推进舱制动火箭点火,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飞船向地球母亲飞来……降落伞打开,反推发动机点火,飞船成功软着陆,航天员走出舱门向祖国挥手致意……这一瞬间,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沸腾了!酒泉卫星发射场沸腾了!戚发轫满含热泪,热血沸腾,和年轻人一样欢呼跳跃!他对未来的“神舟”充满着希望:实现宇航员舱外活动,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研制空间试验室,建立中国的空间站……

知识链接

科学的使命就是努力去探索人类未知的一切,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科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我国发生了“以飞船起步,还是以航天飞机起步”的争论。戚发轫等专家坚持认为应继承中国研制返回式卫星的经验,发展“飞船”。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