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理:巴山夜雨涨秋池——为什么历代文人喜欢写巴山?

古诗词与地理:巴山夜雨涨秋池——为什么历代文人喜欢写巴山?插图

夜雨寄北

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原文带拼音

原文: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拼音:

běi

tángshāngyǐn

jūnwènguīwèiyǒu

shānzhǎngqiūchí

dānggòngjiǎn西chuāngzhú

quèhuàshānshí

注释:

此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异乡为官时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前两句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与妻子相互思念却不得归之苦,后又将情感寄寓于眼前之景:巴山绵密的细雨,涨满秋池。诗人无尽的相思之苦与这淅淅沥沥的夜雨交织,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后两句写眼前的苦况激发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等到他日与妻子相聚,定要对烛夜谈,聊一聊这个互相思念的夜晚。诗人跨越时间,盼望重聚的欢乐,但这种未来之乐更反衬出今夜之苦,而今夜的苦又将成为未来剪烛夜话的谈资。情感曲折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古诗词与地理

巴山在哪里?

远古时期,横亘于中国南北之间的巴山陆梁,沟通了汉水上游和渠江流域,良好的自然条件吸引远古人类族群巴人在这里聚集,并建立了古巴国,所以后人称巴人活动的这个地域为“巴山”。巴山地区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悬崖绝壁众多,却是古时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山现位于我国西部的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因其东西绵延500多公里,亦被称为千里巴山和大巴山。巴山山地不仅森林茂密,野生动物繁多,自然资源丰富,还孕育出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及现代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资源,是一座融汇了中华文明的巍峨山脉。

巴山的自然和历史风光

巴山山脉腹地为四省通衢之要塞、巴蜀东出之门户,其间峰峦叠嶂、淙流纵横,以致易守难攻,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军事价值,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杜甫《滕王亭子》中抚遗迹而感叹:“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生动地展现了巴山惊险的地理环境。

巴山多水的自然形制,造就了其山高涧深、林秀谷幽、湍流激荡的生态景观,吸引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诗篇。唐代诗人岑参在《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中记叙了“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的自然美景。宋代文人郭印的《秋日即事八首(其一)》记载有“巴山今日见清秋,河汉无声天际流”的静谧景色。此外,巴山空灵寂静的夜色亦成为文人心中的胜景。宋代文学家陆游在巴山南亭独赏夜景,借景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留下了“曲阑影外巴山月,画角声中楚塞愁”的佳句。

巴山的古蜀栈道

蜀道特指连接古代秦蜀之间的道路,现常定义为穿越秦岭—大巴山系的多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现存较为完善的古蜀道包括子午道、褒斜道、故道、傥骆道、金牛道和米仓道等。蜀道的实现离不开栈道的架设,“险绝之处,傍凿山岩,而施板梁为阁”,以此沟通山体两侧的交通。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已克服艰难修建了古栈道,比如《战国策·秦策》中就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巴山的山势凸显古道之险,栈道反衬崖壁之绝,峭壁上架设的栈道跨越天楚,带来空间上无尽延伸的体验。唐代诗人李白面对秦岭巴山奇绝的山道时发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由衷感叹。古蜀栈道有木质和石质两种主要材质,这是因地制宜而产生的多种独特形式。例如巴山内的褒斜古栈道就出现过木栈和石栈两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栈道的景观构成,更进一步促进与不同自然环境的自然融合。褒斜和金牛栈道上还设立有栈阁、栈桥、隧道等附属设施,这些高低错落的建筑是栈道中具有变化性、节点性的重要观赏点,组成栈道丰富的立面效果,形成视觉焦点。因为褒斜和金牛两段古栈道历史悠久,遗迹较多,是秦巴栈道中修复和重建最好的两处,现今都已建设成国家级风景区,成为地方的一大特色旅游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