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带拼音
原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拼音: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诗的首联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白云与湖中波澜连成一片。颔联由静到动:处处莺歌燕舞,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颈联写俯瞰所见花草,早春时节,春草并不繁茂,尚东一团,西一簇,所以仅用浅草、乱花来形容,但也状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尾联写诗人最爱湖东沙堤,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堤岸可以让人尽赏美景,“不足”更是表现了对这里的赞美喜爱之情。
古诗词与地理:
孤山寺名称由来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孤山寺在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初建于孤山上,名永福,宋时改名广化。唐、宋人称其孤山寺。
孤山寺的前世今生
孤山寺位于孤山之南,因有天竺僧持辟支佛骨舍利至杭,故于孤山筑西阁,建永福寺,立辟支塔。唐武宗会昌灭法,遭焚毁。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僧人方简在孤山寺废墟上重建寺观,改名广化寺,复建辟支佛骨塔、竹阁、柏堂、水鉴堂、涵辉亭、凌云阁、金沙井诸胜。
南宋绍兴年间,改创四圣观。元代,杨琏真迦改为万寿寺,元末被毁。明洪武初年,刘基复建,因年久倒塌。崇祯甲申年,杭州人在其外建数峰阁,水部陈调元再次重建,并将汉至明代的名贤都列在其中祭祀,仍然称为广化寺。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太平军火烧。清光绪二年(1876),丁丙捐资复建柏堂、移建竹阁,开挖小莲池。清光绪三年春,丁丙、丁申兄弟捐资建蒋果敏公祠。
贾公亭名称由来
唐贞观年间,时任杭州刺史的贾全,于钱塘湖畔建亭。因由贾全所建,故名贾公亭。贾公亭也被称作“贾亭”。
贾公亭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贾公亭早在唐朝末期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贾公亭自唐贞观年间落成便一直作为钱塘湖旁的名胜存在,尤其是在白居易作诗《钱塘湖春行》后,贾公亭更是名声大震。白居易借用“孤山寺北”“贾亭西”对景色的地理位置进行了阐述,又用拟人的手法“早莺争暖树”“乱花迷人眼”,细致地描述了杭州风光,表现出杭州西湖畔的盎然春色,成为千古绝唱。
贾亭虽然早已被毁,因为有诗句的传唱,仍为人称道至今。我们借诗句的描绘,也不难想象到:在西湖畔、清风中,春意正浓,在庙堂外、亭台边,一片生机勃勃。花草繁茂、莺歌燕舞,如此一番景象,令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