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子佳联成姻缘
明朝有一位户部尚书,膝下生有一女。这女儿不仅生得花容月貌,娉娉婷婷,而且知书达礼,描龙绣凤,无所不能。但美中不足这位小姐年已十八,却尚无意中人。尚书平日把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为女儿的婚事,整天发愁。一天,女儿对他说:“父亲大人,我以前说过,我要选一位有才学的郎君,庸俗之人,不屑一顾。现在我已撰好一则上联,请命人张贴在府门口,对出下联者即招为夫婿。”尚书接过来一看,哈哈大笑,称赞女儿有才学。
第二天,府外墙上一则征婚上联张贴出来,句为: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小姐如此才华,真是难倒了一般读书人。这则用析字、引用、联珠等修辞手法写成的上联,“寺”是“寸”“土”二字组成,“寺”和“言”又组合成“诗”字。引用唐诗“明月送僧归古寺”,又极有诗情画意,最后又照应句首的“寺”字,难度很大,学养不厚、才气不高的人是难以对得上的。此联一出,满城喧腾,很多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可没有人能对上,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打门前经过,看到征婚联,不禁驻足凝思,一会儿,竟铺开尚书府准备的宣纸,研墨挥毫,写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尚书府的家人直奔大厅先禀告老爷。尚书接过一看,对仗十分工整,并且一手好字,不由得拍案叫绝,赶紧让人请小姐来看。小姐见了,满心欢喜,将来的夫君有如此才学和书法,自己真是三生有幸了。
尚书细细品味:“双木”组成“林”字,“林”下加“示”组成“禁”字,也用了析字的修辞手法。“诗曰”对“禁云”也很贴切。山上树木,要依时砍伐,不许不分时令就进山砍柴伐木,这是“封山育林”的禁令,而“斧斤以时入山林”本身又出自于《孟子》。这下联与上联处处成对,虽然不及女儿的出句来得浑成自然,但也难能可贵,便问对句之人是何模样,家人在一再追问之下,才吞吞吐吐地说出是个“叫花子”。尚书大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小姐见状,连忙跪倒在地说:“爹爹,这人虽然落魄,却是读书种子,日后必定有飞黄腾达之日。尚书府第,可不能食言,否则惹人非议。还是成全了女儿吧!”尚书只好吩咐家人让中选者沐浴更衣,择吉日成亲。原来这“乞丐”,乃是新科状元林公子,福建南安人。这一日衣锦还乡,经过此地,闻得尚书征联纳婿,便欲一试。但又不知小姐人品,就乔装为乞丐。如今对联成就了美满姻缘,便告辞尚书岳丈,携娇妻返乡去了。
【博闻馆】对联常识:析字联
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析字联不但要求字的离合准确,而且内容要自然合理才行。
析字联是对联中比较难写的一种。举例来说:一秀才遇一打柴人,打柴人出一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这里,“此”和“木”合成“柴”,“山”和“山”合成“出”。秀才一时对不上来,后来看到村里人家升起的炊烟,受到启发,才对出“因火成烟夕夕多”。“因”和“火”合成“烟”,“夕”和“夕”合成“多”。还可以对成:“白水作泉日日昌”。
这样的析字联,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如: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赏(賞),赏风赏月赏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