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晞妙对讽幕僚
明朝有个很有才干的人叫徐晞(xī),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吏开始做起,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不断被朝廷提拔重用,一直做到了兵部尚书一职。但是,徐晞并非科举出身,时常惹得那些有“文凭学历”的同僚和士子们眼红,妒忌、嘲讽、歧视的言行层出不穷。这让徐晞很生气,于是便想找机会反击一番。
有一次,大伙在学宫里议事时,有个进士又想取笑徐晞,指着香案上孔子的牌位说:“徐大人认得这位老先生吗?”众同僚见状,纷纷掩口窃笑。徐晞自然知道对方的意图,分明是看不起自己没有进过学堂,没拜过孔圣人,非科举出身。“咳咳,”只见徐晞清了清喉咙,不慌不忙地巧妙回答道,“孔夫子我当然认得,知道他和下官一样,不是科甲出身的。”言外之意是,孔夫子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然而他不依然是天下读书人共同顶礼膜拜的至圣先师吗?同僚们无言以对,但还是不服气。
又有一次,大伙因公事到城外去。路途中,同僚们又想捉弄、嘲笑徐晞的出身。徐晞终于忍无可忍,很是严肃地对大家说:“诸位都是饱学之士,诗词文章自然不在话下。我倒要领教一下各位的才学,出个对子可以吗?”众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满肚子学问,就哈哈笑道:“只是请不要出得太容易喽!”徐晞微微颔首一笑,脱口吟出了上联: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学宫是指专门学习的地方,类似于书院。如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
众人皆愕然。此句是利用谐音,讽刺他们是黉(hóng)门(古代称学校的门,借指学校)中出来的一批酸文人。联语借代巧妙,一语双关,切合当时的人和事。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士,一时无法对出合适的对子,急得抓耳挠腮团团转,平素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傲态全无了。见此情景,徐晞微微一笑,给他们道出下联: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白衣”是平民的服装,常用来指平民,或指没有功名、没有官职的士人。而“大仁”又谐“大人”的音。徐晞年轻时,未能考中举人,以“白衣”身份受聘江阴县衙,因勤奋、干练而一步步升迁。他下联是说:没有功名而做大官的,有我这么一个大人。
这些同僚文士们由此十分佩服徐晞的才学,对他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嘲笑他了,而徐晞也用妙对赢得了自己的尊严。
【博闻馆】银杏——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故事里徐晞的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借用了银杏的果实来巧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可以看到银杏的身影。
如杏核大小色洁如玉的“活化石”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经历冰川时代而存活在地球上的稀有植物,当代冠以“植物界大熊猫”“金色活化石”之称,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神奇的一种高等植物。银杏浑身是宝,并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科研、经济、药物和生态利用价值。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有“公种而孙得食”的说法,因此别名“公孙树”,是树中的老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