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油画棒等
(教师)范作、动物挂图、动物头饰、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谜语等
1.游戏。
(1)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说明:为了激发创作热情,每个学生头上都戴着自己喜爱的或熟悉的小动物头饰进教室)。
(2)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动物的动作,让另外的学生猜动物名称(还可以让学生猜猜动物谜语,也可以让学生互猜。举例:长得像条鱼,大得像艘船,背上冒喷泉,你猜我是谁?答案是鲸)。
2.欣赏。
认识各种动物,并观赏动物外形、神态等,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比如:大象生活在森林里、老虎爱吃肉、狮子是百兽之王、小鱼儿离不开水、小鸭子会游泳和公鸡穿着花外衣等等)。
3.设计。
(1)要求构思设计自己喜爱或最熟悉的小动物,可用夸张变形等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
(2)说说自己的绘画作品注意了哪些细节,哪些需要改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泥(或黏土)、小刀、牙签、底板(卡纸或三合板等)
(教师)范作、挂图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不同的树的特点,准备常规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1.交流认识。
(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
(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
2.树的变化。
(1)播放课件: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
3.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
(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
4.学生创作。
(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
(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
(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
(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颜色的布和纸、剪刀等工具
(教师)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
(1)播放课件:树的作用。思考:树有哪些作用?
(2)学生交流,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2.保护树。
(1)播放课件:人类对树木的保护。提问:你还知道人类为了保护树木采取了哪些措施?
(2)教师小结:强调要保护树,学习树的精神。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可以运用拼贴的方法,可以全体制作,可以手工与绘画结合(小组合作和个体创作结合也可以)。
(3)学生创作,讲评作业。
4.课外拓展。
(1)课外收集有关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
(2)说说我们要如何保护树。
(3)在教室里布置绿色家园,宣传有关保护树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