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
一共22篇文章
专题:第期
-
筷子的由来儿童故事:用了那么久的筷子,你知道筷子是怎么来的吗?
筷子的由来的故事: 筷子是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据说已有3000年的历史。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如此独特的餐具是如何由来的呢? 古代的筷子叫箸,也叫筯,还叫棶。筷子是木头、竹子、金属、象牙、塑胶等材质做成。 《礼记》中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也就是说最初的筷子用…... 童画- 1.8k
- 0
-
言过其实的意思?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
言过其实的意思?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夸张失实,不可相信,不可委以重任,一定要慎重。”这就是“言过其实”典故的由来。 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 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马谡。 马谡是三国时襄阳宜城人,与他的哥哥马良同在蜀中做官。马良被刘备任为侍中,马谡由于喜欢谈论军事,很受丞相…... 童画- 912
- 0
-
金城汤池典故,是什么意思?
金城汤池典故: “金城汤池”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金属铸造的城廓,滚烫的护城河。形容城防坚固,极难攻克。 这个典故说的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打下陈县(今河南淮阳),派武臣为将军,带领三千士兵,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攻打河北各地。 武臣过黄河后,传檄文到各地,痛陈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河北地区的广大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痛杀贪官污吏。不久,便有数万人参加了这支农民起义军,武臣被…... 童画- 232
- 0
-
中流击楫的意思?中流击楫的主人公是谁?
中流击楫的意思? 此典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统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这段文字说的是祖逖率兵讨伐苻秦,当船行到江中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道:“我祖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后来人们往往以“中流击楫”这个典故赞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中流击楫的主人公是谁? 中流击楫的主人公是祖逖。 当晋室南渡偏安江东一隅…... 童画- 687
- 0
-
投鞭断流的意思?投鞭断流的主人公是谁?
投鞭断流的意思? “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投鞭断流的主人公是谁? 投鞭断流的主人公是苻…... 童画- 494
- 0
-
七步诗的意思?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诗诗句赏析: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燃情千古的悲情之作。因为它是在七步之内作成的,所以叫《七步诗》。这首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大文豪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不过,这首诗原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宋朝的《漫叟诗话》记载,今天我们见到的《七步诗》,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到底是…... 童画- 347
- 0
-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贴“福”和“春”字有何寓意?
每逢春节,有项习俗是每家每户都要遵守的,那就是在大年初一早上,需要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仗工整的春联。 春联可以是从市场上购买,或者友人赠送。如果家中有喜好书法的长辈,也可以自己挥毫泼墨,写出一副与众不同的春联。 可同学们清楚吗,为何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边贴上春联,这种贴门联的习俗是何时传出来的呢?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这首诗有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童画- 624
- 0
-
贴春联趣事:春联什么时候贴最好?春联的正确贴法和讲究是什么?
春联的正确贴法和讲究是什么 贴春联的顺序:首先要确认春联的上下联 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是看横批的。一般来说,横批从哪边开始读哪边就贴上联。但因我国古代都是从右向左写字、看书的,所以横批也是从右向左读。 贴春联图 但有些春联横批左右都可以读,如何区分上下联呢: 1、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通常都有因果、递进或时序等关系,张贴前结合横批认真读联,弄明白联句的内容。 2、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也可以…... 童画- 190
- 0
-
春联的起源:春联一般都贴在门框上,这是为什么?
每当春节快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贴春联。春联一般红底黑字,上面写着对仗的吉祥语,贴在大门两侧,显得既庄重又喜庆。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过年的时候人们要将春联贴在门框上吗? 这还得从春联的起源说起。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这种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传说中古代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和“郁垒”。此外,人们也会用…... 童画- 284
- 0
-
茱萸在古代指什么?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
每逢重阳佳节,我们便会想到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古人过重阳节为什么要插茱萸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茱萸这种植物。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几种落叶乔木或灌木的通称。茱萸的叶片有香气,开伞形小黄花,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椭圆形,可以入药。王维诗中的“遍插茱萸”,指的是古人在重阳节佩戴…... 童画- 514
- 0
-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中国人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
今天有个朋友问不惑之年是多少岁?就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解一下中国人古代对各年龄段的称谓。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道尽了人一生的智慧。 什么时候才是人生中最好的阶段?有人说,是天真的孩童;有人说,是青春的奔放;也有人说是享受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变老。但不管何时,都是在羡慕未来或是在怀念逝去。 其实,人生每一阶段都是美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酸甜苦辣,也让每一个年龄都显得美好而珍贵。而古人赋予雅致有趣的…... 童画- 26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