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道不拾遗

「成语故事」道不拾遗

1、道不拾遗的意思

解释: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语法:道不拾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打家劫舍

2、成语接龙

道不拾遗

遗世忘累

累世通好

好丹非素

素不相能

能上能下

下不为例

例直禁简

简丝数米

米已成炊

炊沙作糜

糜烂不堪

3、成语故事

“道不拾遗”形容民风淳厚,现在多用来形容社会风气和道德良好。

此典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春秋时代,鲁定公时,孔子曾在鲁国做过几任官。起初仅做了中都宰,后来升为大司寇(系掌理一国刑罚的官职)摄行鲁国宰相的职务。孔子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一个人,他在职不过三个月,鲁国的政治便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民间的风气,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连市上售卖猪羊肉的贩子,也自动地取消了讨价还价的恶习,全部统一了价格;路上行人都各自谨守秩序,毫不混乱。在路途上,如果遗失了贵重的物品,不必用严厉的法律制裁,老百姓也知道各自尊重自己的人格,不会据为己有。所以四方的游客都不必惊动到官府,自然就可以取回。这种大家严守纪律的廉洁风气,当时称为“道不拾遗”。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道不拾遺

【注音】:  ㄉㄠˋ ㄅㄨˋ ㄕˊ 一ˊ

【简拼】:  DBSY

【结构】:  紧缩式成语

【辩形】:  拾;不能写作“失”;遗;不能写作“遣”。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4、成语造句

1.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2.这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事,在我们村可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3.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氛。

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古人美好的愿望,如今在我们文明村已变成现实了。

5.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6.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