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数学符号“等号”为什么这样写,等号的演变

「趣味数学」数学符号“等号”为什么这样写,等号的演变插图

数学符号“等号”为什么这样写

你知道为什么等号“=”又叫做雷科德符号(Recorde's sign)吗?

你知道历史上的等号“=”有哪些表示方式吗?

我们都知道等号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符号,记做“=”,读做“等于”。

人类虽然有数千年文明史,然而数学中使用等号只不过400多年,它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线段更相同的东西了。所以用“=”来表示两个数相等既合理又十分简便。

等号的演变

「趣味数学」数学符号“等号”为什么这样写,等号的演变插图1

“方程”的概念早于中国古代已出现,但它是以“列表”(算筹布列)的方法解之,并不需等号,而书写时则以汉字“等”或“等于”表示。巴赫沙里残简中以相当于pha的字母为等号。雷格蒙塔努斯则以水平之破折号“──”为等号。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雷科德于1557年出版的《智慧的磨刀石》一书中,首次采用现今通用之等号“=”,因此这符号亦称为雷科德符号(Recorde's sign)。不过,当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符号的实用性,因此这符号之推广很缓慢。其后的著名人物如开普勒、伽里略与费马等人常以文字或缩写语如aequals, aeqantar, ae, esgale 等表示相等;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而以“=” 表示现代“±”号之意。

雷科德之后过了多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想了很多办法,鼓励人们使用“=”。17世纪末,“=”终于渐渐地流行起来。

我国使用“=”的时间比较晚,最早使用的人是清朝大数学家李善兰,他是在翻译外国数学书时才开始使用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