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隋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历史故事:隋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插图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历史上,隋炀帝曾对高句丽发动了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隋朝的战绩并不好。虽然对边境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但却将隋朝内部搅得一塌糊涂,可谓得不偿失。隋炀帝这三次战争也是导致隋朝支离破碎的导火索。

兴师动众的首征

事实上,隋朝与高句丽的纠葛自隋文帝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公元598年,高句丽进军辽西。杨坚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周罗喉等人领三十万大军,兵分水陆两队进军高句丽,并下令剥夺高丽王高元的爵位。可是水陆两队的兵马都遇上天灾,死伤惨重,无奈之下只好退兵。不过好在隋军军威很好地震慑了高句丽王,高句丽王赶忙遣使者向隋朝请罪,杨坚也顺势表示同意撤兵。

后来,杨广登基,心中依旧牵挂出征高句丽的事。公元610年,裴炬力主出征,并拿先帝杨坚为例,劝说杨广出征高句丽。于是公元611年二月,杨广假托“高句丽心存不臣”,下旨征讨高句丽,要求普天之下的士兵,不管远近皆要在次年春季集中于涿郡。一时间,洛阳至涿郡的运河上,船队络绎不绝,官道上挤满了应诏而来的士兵和运送军需用品的民夫。而这样的决策本身便是一大失误,谁会如此大规模地将全国士兵集于一地呢?集中兵力后,杨广将百万人马分为十二队,一日出发一队,每队间隔四十里,十二队连绵长达九百六十里。按理来说,远征高句丽应以速度取胜,可杨广却偏偏摆出如此大的阵势,拖慢了整体的作战速度。

何况杨广并无强硬的指挥作战能力,就连早年参加过的那几场征战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偏偏就是这么一个毫无将才之人,却要独揽大权。他下令“凡是军队进攻与否,都要及时上报,不可擅自行动”。这样一来,前线大将在作战时屡屡受限,常错失良机;再加上辽东地区交通、气候等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军队后勤无法保障。种种因素导致隋军的百万人马折损近三分之一,损失的军资器械数以万计。

这一次出征最终落得惨败收场。

「历史故事:隋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插图1

被打断的第二次出征

面对首次失利,杨广心有不甘。公元613年,他又动了出征高句丽的念头。这一次他总结了首次出征的教训,给了众将随机应变的权力。准备好一切后,他命军队将辽东城团团围住,昼夜不歇地接连进攻了二十多天。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隋军即将攻克辽东之时,黎阳传来急报,称杨玄感于黎阳起事。杨广大为惊骇,急忙密令前方撤军,甚至连军资器械等物都来不及带走。就这样,第二次出征也不了了之。

终于熬到了胜利

公元614年,杨广又一次起兵征讨高句丽。他派骁卫将军来护儿于毕奢城大挫高句丽的军队,并乘胜追击直攻平壤。那时高句丽因常年战乱困顿不已,无暇应战,只能派使者求和,并将已叛变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归隋朝。杨广见好就收,随即命军队班师回朝。

这三次出征高句丽很好地震慑了隋朝周边各族,稳定了隋朝边疆,扩大了中原王朝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影响。然而讽刺的是,隋朝的这三次出征虽然平定了边境、解决了外患,但却使自己陷入内忧的境况中。

相关链接:雷击三塘

相传,因为杨广残暴无道,连上天都无法容忍,所以最终沦落得死后几乎没有葬身之地。当杨广于迷楼北边的荷叶地下葬时,霎时间风云突变,天雷滚滚。一声巨响后,坟墓竟被劈裂,杨广的尸身被炸到地面上,墓地被炸成一个深深的塘,人们称之为“上雷塘”。后来,杨广坟迁至雷塘桥东,谁知又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墓地再次变成一个深塘,人们称之为“中雷塘”。再后来,又迁到北闸窝,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下雷塘”由此而名。最后,隋左武卫将军陈秣无奈下把杨广的坟墓迁至铁佛寺。因为雷不打佛,杨广才没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