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的意思是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常用于赞美人说话中肯。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分句,多与“夫人不言”连用。言必有中(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言必有中”。

「成语故事」言必有中

1、言必有中的意思

中:正好对上。指说话能切中要害,说到点子上。常用于赞美人说话中肯,多与“夫人不言”连用。

与近义词“一针见血”、“一语破的”意义相近,都有一句话说中要害的含义。区别在于“言必有中”是直述性的,指一说话就说中点子;“一针见血”和“一语破的”则是比喻性的,“一针见血”比喻一说话犹如一针见血般简明扼要,点名实质;“一语破的”(的:箭靶子)则是比喻一句话犹如利箭般直中靶心要害。

近义词:言之有物、一语破的、击中要害、一针见血、一语道破

反义词:漫无边际、废话连篇、语无伦次

出处

《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

《论语·先进》:“鲁国的长官要翻修长府。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2、言必有中的故事

长府是鲁国存放钱粮兵器的大仓库,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据此抵抗过权臣季氏的进攻。季氏在把鲁昭公赶走之后,便急于改建长府,企图消除其军事上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在得知这件事之后,评价道:“还是照原来的老样子吧,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它的旧貌呢?”言外之意是长府有无军事用途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战争是否正义有道,是否能赢得民心的支持。隐晦地表达了对于季氏以下犯上、驱逐国君这种僭越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

孔子在得知这件事之后非常欣赏他的措辞与见识,不由得点头称赞道,“闵子骞这个人啊,要么就不说话,但是一说就能说到点子上。”

寓意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在问题的实质上。不会说话的人话说了一大堆,也照样让人一头雾水,甚至造成理解上的误会;会说话的人则言简意赅,表达到位,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到问题的关键。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在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不说则已,一说就要中肯、准确。为人处世,不乱说话,要说就“言必有中”,像射箭靶一样,一箭出去就中红心,就要说到点上。这才显得既谦虚谨慎,同时又能恰当地表现出才华、智慧和学问来。

3、言必有中造句

1.平常他不言不语,但一开口就言必有中。

2.她这个人虽不能言善辩,但言必有中。

3.小明的每次谈话都给人言必有中之感。

4.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必有中,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5.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

6.去年,“超女”比赛进程中,“湖南卫视舞美师”频频在赛事关键时刻出手,大曝所谓“黑幕”,并对于赛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预测,此后事实证明他言必有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一ㄢˊ 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ˋ

【简拼】:  YBYZ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中;不能读作“zhōnɡ”。

【辩形】:  中;不能写作“重”。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