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的原义是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文质彬彬(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雍也》。
1、文质彬彬的意思
原义是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后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与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都有举止文雅的意思。但“文质彬彬”偏重于“文质",即表面的“文采”和内在的“质朴”的和谐配合,突出斯文,强调内外的统一。而“温文尔雅”偏重于“温文”,温和有礼,突出温和的态度,强调内外和谐,也可以形容人说话的口气温和有礼。“彬彬有礼”偏重于“有礼”,对人有礼貌,突出外在的行为。不能用于形容人的内在品质。
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俗不可耐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论语·雍也》:“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评析:
“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这段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言语粗俗,然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文质彬彬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在周游列国,将近中午的时候,一行人又困又乏,就停下马车,在路边的树下休息。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时事非常激烈,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马跑到旁边的田地里啃起了庄稼。等到孔子和弟子们结束争论要上路时,才发现马已经啃倒了大片庄稼,被田地里的农夫扣押了。
子路见了,自告奋勇前去要马。他大声吼道:“农夫,你凭什么把我们的马扣了,快还给我们。”本来就很生气的农夫听了更恼火,回道:“你们的马把我的庄稼都啃了,我们家吃什么?”子路也火了,说:“快把马还给我,不然我们这十几号人都到你家里吃饭。”说着,两人便撸起袖子,准备打架。
善于外交和辞令的子贡见了,急忙上前,文绉绉地说道:“先生,我们的马啃了您的庄稼,真是对不起。好在啃的庄稼不多,请把马还给我们吧?”农夫气冲冲地说:“你态度还不错,可是你嫌马啃的庄稼还少吗?”随后农夫便不理子贡的长篇大论了。
孔子看在眼里,对子贡说:“你口才虽然很好,但不会跟农夫说话呀。”说着,他让跟车的马夫去索要他们的马。
马夫走过去说:“大哥,我的马拉了一天的车,疲惫不堪,又饥又饿,只好让它吃点路边的庄稼,不然就饿死了。你的土地如此宽广,我的马怎么能不吃你的庄稼呢?”
农夫听了心情有所好转,对他说:“说话就应当这样简单明了,让人听了舒服。”说着他解开缰绳,把马还给了马夫。
一行人上车后,孔子对子贡说:“你虽然口才出众,但那都是应酬王公贵族的,对付粗野质朴的农夫,就不管用了。”
3、文质彬彬的造句
1.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2.这位总经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作为,而且风度翩翩,文质彬彬。
3.看他文质彬彬,谈吐不俗,是一位有为的年轻人。
4.别看他平日文质彬彬,打起球来,可一点都不让对方有喘气机会。
5.这位客人文质彬彬,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
6.这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授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啊,是个功成名就的人,平时总是文质彬彬的。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文質彬彬
【注音】: ㄨㄣˊ ㄓˋ ㄅ一ㄣ ㄅ一ㄣ
【简拼】: WZBB
【结构】: 主谓式成语
【正音】: 质;不能读作“zī”。
【辩形】: 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都形容人态度温和、从容、举止斯文。但文质彬彬偏重于从容;有时还可以表示有风度;有气派;口语中也可用;“温文尔雅”偏重于温和;仅用作书面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