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假不归,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jiǎ bù guī,假:借。意思是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处《孟子·尽心上》。
1、久假不归的意思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近义词:有名无实、逾期不归
反义词:迷途知返、完璧归赵
2、久假不归的出处
先秦《孟子·尽心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译文:
先秦《孟子·尽心上》:“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汤王、武王是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哪能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
简介: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3、久假不归造句
1.图书馆严肃批评了久假不归的读者。
2.这个小王借了我的笔,久假不归,真讨厌。
3.借了公家或别人的东西都应及时归还,不能久假不归。
4.图书馆对于借了图书久假不归者,给予严肃处理。
5.为占地自广,借以养兵之计,久假不归,布置已有成局。
6.久假不归,重以破弃,是非特逆胡之死罪,亦汉族之奇羞也!幕府奉兹大义,顾瞻山河,秣马厉兵,日思放逐,徒以大势未集,忍辱至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久叚不歸
【注音】: ㄐ一ㄡˇ ㄐ一ㄚˇ ㄅㄨˋ ㄍㄨㄟ
【简拼】: JJBG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假;不能读作“jià”。
【辩形】: 假;不能写作“暇”;久;不能写作“欠”。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