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弦外之音的意思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近义词:弦外有音、弦外之意、意在言外、言外之意、字里行间、话中有话
反义词:实话实说、直言直语
出处
南朝宋·范晔(yè)《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
译文: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
2、弦外之音的故事
曹操很喜爱次子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长子曹丕转立次子曹植为世子。当曹操就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贾翊对曹操想废长立幼的想法的态度很明朗,言外之意很明显: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你不想招致灾祸就不要废长立幼。意思很明显,却没有说出来,可谓是高明之举。
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地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因此,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不妨来个旁敲侧击绕道迂回,让对方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失为明智之举。
3、弦外之音造句
当时形势紧迫,我都没有听出他的话的弦外之音,原来我们都误会他了。
你这话的弦外之音令人费解,还是明说得好。
他的小品太多,用旁敲侧击的笔法,常用弦外之音。
我们都没有听出他的话的弦外之音。
这句话简直是火上浇油也可能有弦外之音。
意在言外的反义词是弦外之音、话里有话、隐约其辞。
他今天话中有话,你听出来他的弦外之音没有?
他很快就悟出了文章中的弦外之音。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絃外之音
【注音】: ㄒ一ㄢˊ ㄨㄞˋ ㄓ 一ㄣ
【简拼】: XWZY
【结构】: 偏正式成语
【年代】: 近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