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缄其口

「成语故事」三缄其口

1、三缄其口的意思

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声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译文: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在周国观览,进入周太祖后稷的庙内。庙堂右边台阶前有铜铸的人像,嘴被封了三层,还在像的背后刻着铭文:'这是古代说话谨慎的人。'”

2、三缄其口的故事

春秋时,孔子崇尚周礼,有一回争取到公费出国的机会。就兴冲冲地带着一帮学生,跑到东周的首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去考察文物礼仪制度。

一次去参观周朝的供奉周太祖后稷的宗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在庙堂右边台阶的前面,看到一尊“金人”,就是用青铜铸造的人像,而且是“三缄其口”,就是嘴上被贴着三张封条。再仔细一瞧,这尊“金人”的后背上还刻着一篇长长的铭文:“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警惕啊!警惕啊!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多败事;不要多生事,多生事多祸患。安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后悔的事。不要以为话多不会有什么伤害,祸患是长远的;不要以为话多没什么害处,祸患将是很大的;不要认为别人听不到,神在监视着你。不扑灭小火,就会引起熊熊大火;不堵住细流,就会汇成滔滔的江河;不剪断绵绵的丝线,就会织成天罗地网;不谨慎行事,就会造成日后的祸患。嘴的坏处是什么呢?嘴是祸患的开始啊。强暴蛮横的人不得好死,争强好胜的人必然经常遇上对手。君子深知自己不可能是天下第一,所以甘落人后,也因此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做人要居低下之位,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即使心里藏有智慧,也不与别人一较高低。这样,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遭人嫉妒,没有人会加害于我。大江大河之所以比那些的溪流更加源远流长,就是因为它地处低下啊。上天不会亲近人,却能使人处在它的下面。要以此为戒啊!”

孔子认认真真地看完后,感触很深,回过头来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啊!这些话是实在而中肯,合情而又可信的。《诗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像这样处世行事立身,哪还能因说话不当而招来灾祸呢?”

这个典故就是成语“三缄其口”、“金人缄口”、“金人三缄”的出处。都是形容说话谨慎。

3、三缄其口造句

“三缄其口”作为提升修养的自我要求当然没错,可若人人都把它当做保全性命的手段,那就是一种悲哀了。

无论怎样问,他就是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讯息。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各种不宜场合,我们应该三缄其口。

是的,他知道我水平比他高,并且他当面对我承认这一点。但是当面对第三个人时,他却会三缄其口。

​当问他为什么虐待儿子时,他三缄其口。

近来对于新政的事情,不管是开发商,还是代理行,即便是不那么直接敏感的问题,还是会有很多人三缄其口。

银行家和叶刘淑仪会面后,对会议内容都三缄其口。

人们一提起他儿子,她就三缄其口。

他爱讲些顶好三缄其口的怪话,他读的书太多,他常爱逛逛栗树咖啡馆,那本是画家跟音乐家扎堆儿的地方。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简拼】:  SJQK

【结构】:  动宾式成语

【正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辩形】:  缄;不能写作“钳”。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