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靡靡之音

「成语故事」靡靡之音

1、靡靡之音的意思

靡靡(mǐ):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近义词:亡国之音、濮上之音、亡国之声、北鄙之音、靡靡之声

反义词:钧天广乐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水之上。”

译文:

先秦·韩非《韩非子·十过》:“这是师延所作,同商纣搞的靡靡之音。等到武王伐纣,师延向东逃跑,到了淄水投河自尽。所以听见这个曲调的,一定是在濮水边。”

2、靡靡之音的故事

传说在殷末的时候,有一个叫乐师名的人,是专门为纣王作曲的,纣王听久了也就觉得疲倦了。后来,武王伐纣时,乐师延带着琴逃往东方,后来投濮水而死。从此以后,水中便常有音乐声靡靡的传出。

公元前534年,卫国的灵公应邀去参加晋国虒(sī)祁(qí)宫庆典。赶往帝丘,天黑的时候在濮上留宿,睡到半夜的时候,他迷迷蒙蒙的时候忽然听到有琴鼓丝竹之音。他便披上衣服俯到窗边,侧耳细听。声音时隐时现,但却微妙悦耳,他问同行的人,别人都说听不见。

于是,他便召来乐师涓。涓听后,告诉灵公说:“臣能识其略矣,需要在住一宿,臣就能将音谱写出来”。

第二天夜半十分,当玄音再次响起的时候。涓援琴而习之,尽得其妙,灵公听后,龙颜大开,非常高兴,问这是什么曲子。

涓道:“以前,纣王命师延作靡靡之音,但师延不肯,帝辛欲杀之,延无奈只好谱了此曲。纣王非常喜欢此曲,于是朝歌日夜歌舞,通宵达旦,最后失去了天下。师延后来乘舟到濮水而下,最后投水而死,于是就有了神曲出水,震惊世人。”

涓本想以此说服灵公禁声色,绝靡音,勿使政散民流,诬上行私。但灵公却视毒草为香花,砒霜为冰糖,不介其意,越听越迷。

等到了至晋国后,灵公见虒祁宫如此富丽堂皇,诸侯济济无不称道。等到酒酣将醉之时,便唤来涓说:“过濮水时所获了妙曲,你快快弹奏此曲以助雅兴。”

虽然涓并不愿意,但是迫于灵公的威严,不得不弹。未等弹完,师旷突然厉声制止道:“此曲为亡国之音,不可听。夜晚有鬼神之声,世间必有冤情。”灵公却不听劝阻,随使歌妓伴乐起舞。

后从晋归来,灵公变得贪图享乐的私欲与日俱增,见自己的重华宫简直不能和晋国妃妾宫女所住的厢房相比,就命人扩修重华宫,新建卫王殿。真是皇宫金殿将欲倾,檐下燕雀不知危。

3、靡靡之音造句

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少听为妙。

常听靡靡之音,难免意志消沉,精神涣散。

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注音】:  ㄇ一ˇ ㄇ一ˇ ㄓ 一ㄣ

【简拼】:  MMZY

【结构】:  偏正式成语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辩形】:  靡;不能写作“摩”。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