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的意思:惩:警戒。毖(bì):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近义词:杀一儆百、小惩大诫
反义词:重蹈覆辙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译文:
《诗经·周颂·小毖》:“我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作为免除后患的信条。”
惩前毖后的故事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周成王年岁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很为不满。他们到处造谣,诬蔑周公助理周成王是想伺机废除周成王,夺取王位。周公是个待人忠心诚实、豁达大度的人,听了这些谣言后,为了不招惹是非,便离开京都,住到外地去避嫌。
管叔鲜和蔡叔度见周公离开了成王,便暗中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王位。
周成王得到密告,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可谁也拿不出办法来,急得周成王不知如何才好。
一个大臣见了,说:“这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周成王一听立刻把周公请了回来。周公来了,周成王马上命令周公带兵东征,讨伐叛贼。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叛乱终于被周公平息了。
接着,周公又忠心耿耿地替周成王料理了几年的国家大事,一直到周成王长大成人后,便把政权交还给他,让他自理朝政。
正式接管朝政这一天,周成王前往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周成王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教训,并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
惩前毖后造句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刑罚的目的是惩前毖后,而非赶尽杀绝。
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成语:惩前毖后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字数】: 四字成语
【繁体】: 懲前毖后
【注音】: ㄔㄥˊ ㄑ一ㄢˊ ㄅ一ˋ ㄏㄡˋ
【简拼】: CQBH
【结构】: 联合式成语
【正音】: 惩;不能读作“chěnɡ”。
【辩形】: 毖;不能写作“毙”。
【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