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十羊九牧

「成语故事」十羊九牧

十羊九牧

意思是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近义词:人浮于事、僧多粥少、杯水车薪

反义词:集腋成裘

出处

《隋书·杨尚希传》:“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译文:

《隋书·杨尚希传》:“正是所说的民众少官员多,十只羊九个人放牧。”

十羊九牧的故事

南北朝时北周的杨尚希,在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为官,长期担任要职。

隋文帝灭掉北周取代政权后,杨尚希对隋文帝也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隋文帝将一切恢复汉制,完全改变北周鲜卑族政权的统治办法,以适应广大汉人的愿望。其中有一项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州郡。

但是,隋朝设立的州郡数目比秦汉时期多了一倍,有些地方甚至方圆还不到100里,就设几个县,不满1000户人家的一块小地方,却要分属两个郡来管辖。这样,官府机构当然也相应增多,官员和吏卒也成倍增加,各种州郡制度也名目繁多,这简直使国家不胜负担。

杨尚希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向隋文帝报告了自己的意见:这种州郡过多的情况好比十羊九牧,完全没有必要。当务之急是把重要的州郡保留下来,闲置的州郡撤并掉。这样对国家来说,地域、人口还是这么多,每年的租调、粮食、布匹等项收入,不会减少,而开支却可以大大节省。并且还可以把能派上用场的贤才能人,安排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办事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隋文帝于是按照杨尚希的建议,撤销、归并了许多州郡,而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就是成语“十羊九牧”的故事,十羊九牧比喻民少官多,也比喻领导多,政令不一,让人们无所适从。

举例

现在机构越精简越庞大,人浮于事,“官多兵少”、“十羊九牧”现象十分严重。

因为在十羊九牧的现实条件下,分散的、产权不明晰的农民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