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少年英雄夏完淳

夏完淳简介:明末时期诗人、代表作《狱中上母书》、夏允彝之子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明末(南明)诗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

十四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中国名人故事:少年英雄夏完淳

清军入关后,满清的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南方人民的强烈反抗,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夏完淳就是其中之一。

夏完淳是很出名的江南“小神童”,他的早慧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他的父母很重视他的早期教育,他5岁开始读五经,7岁便能作诗文。清军南下,夏完淳投笔从戎,与他的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等一起参加了抗清活动,当时他只有14岁。后来,清军攻破扬州,在城内进行了十天大屠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完淳听闻清军的这一暴行,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由于夏完淳作战勇敢,很快便成了义军的将领。

1645年,父亲夏允彝兵败殉国,夏完淳继续追随老师陈子龙重聚太湖的反清义军。可惜不久陈子龙被捕,投水殉国,而夏完淳由于年少,清兵疏于防范,侥幸得以逃脱。之后夏完淳一直继续着抗清活动。

1647年夏天,夏完淳被叛徒出卖,和他的岳父钱彦林一起被捕,被押送到南京受审,而主审官就是降清的大臣洪承畴。

洪承畴早就听说夏完淳非常有才华,便十分尽力招降夏完淳,希望他能为清廷出力,并利用他的影响,招降其他抗清志士。

夏完淳明知堂上坐的就是洪承畴,却指着洪承畴说道:“我朝有个洪承畴大人,是位英雄豪杰。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谁人不知。你这叛徒,怎敢冒充洪大人?”

中国名人故事:少年英雄夏完淳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石刻像

这番话让洪承畴颜面丧尽,因为当年洪承畴与清军作战被俘,有传闻说他以死殉国,崇祯皇帝还曾经亲自带领满朝官员悼念他。

洪承畴被这番嬉笑怒骂气得面如死灰,赶紧叫人把夏完淳带下去。

在狱中,夏完淳的岳父觉得夏完淳才华出众又这么年轻,死了实在太可惜了,劝他不如降清,但被夏完淳断然拒绝。夏完淳还劝岳父和自己一起慷慨赴死。他的岳父钱彦林也为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最后,夏完淳和妻子在狱中见了最后一面,把自己在狱中的诗稿《南冠草》交给她,二人从此永诀。

1647年9月,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斩首。夏完淳短暂而壮丽的生命,就如一颗耀眼流星,在历史的天宇中留下了辉煌的一瞬。

【博闻馆】《南冠草》的典故

夏完淳在狱中的诗集为什么取名《南冠草》呢?他这是用了《左传·成公九年》中的一个典故。

公元前584年,楚共王兴兵伐郑国,晋景公出兵援郑,大败楚军。楚国官员钟仪被俘,囚禁在军需库中。他每天戴着楚国的帽子面南而站,思念自己的祖国。两年后,晋景公参观军中府库,发现了他,这才知道是楚国的囚犯,后来又请他弹琴,钟仪也弹奏的是楚国的音乐,晋景公有感于他的忠心和节操,亲自释放他回楚国,让他为两国和平出力。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国的高帽子为南冠。南冠也用来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指囚犯或战俘。“南冠”又称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草,就是指诗的草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