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李孝恭平定辅公祏

李孝恭简介:唐太宗堂兄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拜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山南招尉大使。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中国名人故事:李孝恭平定辅公祏插图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中排在第二位,地位仅次于长孙无忌。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九月,活动于淮南、江东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农民起义军降唐。高祖为了拉拢他们,赐杜伏威李姓,封为吴王,主宰东南半壁天下;又任命辅公祏为淮南道行台左仆射,封舒国公。武德五年(622),唐高祖召杜伏威进京,杜伏威便把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让心术不正的辅公祏留守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谁知,杜伏威前脚刚走,辅公祏后脚就开始捣乱。他谎称收到杜伏威的书信,委托他除掉有二心的王雄诞,不由分说便杀了王雄诞,夺走兵权,起兵反唐,自称宋帝。这可让身在长安的杜伏威和跟他随行的阚棱傻了眼,杜伏威连忙进宫向高祖解释,并请求让他的养子、左将军阚棱随唐军讨伐叛贼,将功赎罪。高祖同意了,下诏命李孝恭为行军元帅,率领大军东征,平定叛乱。

大军出发之前,众将士一起饮酒誓师。突然,杯中的酒水变成了鲜血,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只有李孝恭镇定自若,他语气平缓地说:“辅公祏恶贯满盈,神灵也对他不满,今天我替天行道带兵讨伐逆贼,这杯子里面的鲜血,正是天神降下的祥瑞之兆,预示着我们一定会顺利打赢这场仗,砍下辅公祏的头!”说完,将杯中鲜血一饮而尽,大家深为佩服,军心这才稳定了下来。然而,辅公祏毕竟掌握着杜伏威在江南地区所有的兵力,实力不可小看。所以李孝恭决定兵分三路,从北、西、南三面围剿叛军,先扫清叛军在外围的援手,再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合力攻打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武德七年(624)三月,唐军顺利会师丹阳城外。可辅公祏在城外水陆险要之地都驻扎了精兵,接下来到底要怎么打呢?李孝恭召集众将,集思广益。多数将领都认为,叛军的几员猛将都驻守在城外险要的地方,还是直攻丹阳胜算更大,而且擒贼先擒王,捉住了辅公祏,就不怕其他叛军将领不降。李孝恭正准备听从,李靖站出来说:“这样不行,如果没有办法迅速攻下丹阳,等到丹阳城内和镇守险要之地的叛军两面夹击,我们就会输得很惨。不如出其不意,先攻外围险要之地,进而将他们一举拿下。”李孝恭觉得李靖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先派一些老弱病残进攻叛军猛将冯惠亮镇守的险隘,自己率领精兵严阵以待。冯惠亮果然中计,轻而易举地击败唐军这些弱兵后,觉得一点都不过瘾,便乘胜追击,不知不觉就远离了驻地。这时,唐军主力突然冲出来猛击叛军,叛军大败,冯惠亮驾着一条小船仓皇逃走。战胜冯惠亮之后,唐军转而攻打叛军另一名猛将陈正通镇守之处,又一次大获全胜,叛军被杀死或者淹死的多达一万多人,陈正通只带了十多个人逃回丹阳。看到水陆防线已经全面崩溃,辅公祏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手下的几万人弃城逃跑。可是唐军穷追不舍,吓得追随辅公祏的人都自己纷纷逃命去了。最终,辅公祏被民间武装抓获送到丹阳城处死的时候,他身边只剩下了心腹死士几十个人。

之后,李孝恭继续扫荡辅公祏的残余势力,彻底平定了江东地区,基本完成了唐王朝的统一大业。

中国名人故事:李孝恭平定辅公祏插图1

凌烟阁

凌烟阁本是唐朝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时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思。

【博闻馆】赐姓的来源

在这个故事中,杜伏威本来姓杜,唐高祖却赐他“李”姓,这是怎么回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古代的赐姓制度。

姓源于远古的氏族图腾,是血缘同一的标志,通常由氏族内部人员共同选定,然后世代相传。然而秦代以后,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加强统治,常常向异姓臣子赐以皇族姓氏,表示他们亲如一家人,这一制度在唐朝尤其流行。

唐代初年,为了安抚前来投降的前朝政治、军事首领,李唐王朝出现了一个赐姓高潮,高祖对徐世勣、罗艺、郭子和等人都赐了李姓,赐姓杜伏威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政权稳定以后,唐代君主又开始对有军功的大臣赐姓,比如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族首领李尽忠造反,他的部将李楷固、骆务帮助唐军平叛有功,两人都被赐了武姓。再到后来,赐姓还成为褒奖品格高尚和政绩突出者的一种方式,赐姓也由单纯的赐姓氏扩展为赐姓和赐名并举。同时,还出现了赐恶姓的现象,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就赐曾经的竞争对手王皇后和萧良娣为“莽”姓、“枭”姓,作为报复。

关键是,为什么赐姓到唐朝突然变得那么流行了呢?这跟魏晋以来的士族文化有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名门望族是时代的主宰,士族子弟靠家世进入仕途,垄断财富和文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尚姓氏之风。而李唐皇室和新兴的统治阶层主要都是汉化的胡人,没有中原大姓的血统背景。为了提高自己以及开国功臣的社会地位,李唐王室以老子李耳为始祖,广泛赐姓,一方面向世人宣告王室的尊贵,另一方面也通过赐姓让获赐者名利双收,赢得人们对国姓的向往和对新贵族的拥护。

经过唐朝几代君王的努力,赐姓制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直至明清还在沿用。它不仅巩固了唐朝的统治,还促进了民族融合,当时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以被赐李姓为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