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玩就把写作业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办?
最近和一位宝妈聊天,她告诉我刚上小学的女儿,最近总是会“失忆”。
聊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还告诉我刚接完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答应老师的很多事都没有做,天天只想着下课出去跟同学玩。
也正是因为老师的这个电话,让这位妈妈想起最近孩子的诸多“反常行为”。比如:让他业余时间练的钢琴,空闲时间收拾玩具一系列的事情,都被他以学校功课多拒绝了。
刚开始,她想着孩子的学业压力大,不做也就罢了。现在看来,孩子除了偷懒之外,竟然还学会了撒谎。
可是,当邻居妈妈责问时候,孩子竟然大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任凭怎么哄,都坚决不出房门,仿佛受到了莫大的委屈。
那么,究竟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一旦发现孩子身上这些不好的习惯,父母又该如何应对?
孩子忘记写作业家长应该怎么做?
01孩子“选择性失忆”的表现
一.不再热衷参与任何关于学习的事,对想要的东西会强烈地选择占有
原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遇到一些学业上的阻力时,若觉得难以解决,就很容易放弃学习。而一旦真正放弃,他们又会觉得特别轻松,这时自由和轻松就是他们最想占有的东西。
出现这种心态后,孩子便不想再去完成大量繁琐的课后作业,不想再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这些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二.脾气变得暴躁、缺乏耐心、口是心非
因为贪玩,孩子会把家长嘱咐的事情抛到脑后。然而,尽管当下忘记了,但心里总是非常焦虑,脾气也会自然而然变得暴躁。这时候再面对家长的质问,很容易变得没有耐心。
02孩子为何会厌恶学习,对作业下意识“失忆”呢?
一.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简单的工作,懒于动脑筋
当孩子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意识时,对身边的大多数事物,都处于非常好奇的状态,自然也就乐意去尝试和触碰。当他们对这些东西熟悉了,丧失了新鲜感,自然也就不会再坚持下去。
这时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他们会选择尝试,但之后三分钟热度褪去,尤其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着放弃。
毕竟对于孩子来说,玩耍是最简单且不用费脑力的工作,和学习比起来,他们能从中收获更多的快乐,这样的选择题大多人都会下意识选择。
二.孩子的心理很脆弱,难以接受失败
孩子面临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自己想不到解决办法,就会选择放弃。对于他们而言,宁愿承受自己无能,也不能承受自己失败。
放弃最起码能保留自己脆弱的自尊,而失败,一切都将覆水难收。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会偏重某方面的学科,对于那些自己得心应手的东西,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和坚持,而那些本就不擅长的学科,自然就破罐子破摔了。
性格的养成和后天影响有重大关系,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一旦孩子沉迷于游戏和玩耍,父母就要学会及时喊停,并且用正确的行为加以引导,让孩子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
03小学一年级的轩轩沉迷于电子游戏
作为一个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中的孩子,轩轩和身边大部分的同龄人一样,喜欢看电视、玩手机,更加喜欢那些奇奇怪怪的电子游戏。
当然,一开始的轩轩并不那么沉迷于这些电子游戏,刚开始他看到下班的爸爸,吃完饭就钻进书房打开电脑,或者盘腿坐在沙发上,肆意摆弄着手机。
出于好奇心,他看着爸爸在虚拟的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就模仿爸爸的样子,每天放学后,趁着父母没回家的空档,打开或平板玩耍。
渐渐的,沉迷于电子游戏的轩轩,总是会感觉非常放松。虽然背着父母偷偷玩游戏有些愧疚,但玩游戏的畅快很快覆盖了这种心理。久而久之,他在课堂上都想着游戏的画面。
直到后来父母发现,三令五申让他戒除,才略微有所收敛。
但是,爸爸虽然制止他玩游戏,仍然会自己偷偷打开界面,在游戏的世界中任意厮杀。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轩轩想要停止玩游戏,恐怕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大家常说“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想要知道父母的行为合不合格,只要看教育出来的孩子如何就可以了。
像故事中的轩轩那样,即便他想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但爸爸仍在旁边影响着他,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对学习感兴趣呢?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想指责父母,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反思,当孩子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应该首先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是不是真的合格。
04孩子总对学习“失忆”,有何坏影响?
一. 容易陷入到自卑的情绪之中
由于孩子选择性失忆,导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不愿意尝试,也不愿意为之努力,自然能够掌握的事情越来越少。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又习惯性逃避,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越是逃避越是胆小,越是胆小越是逃避,慢慢的,他们会觉得自己都胜任不了,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更严重的是养成“鸵鸟心态”,变得越来越没责任心。
如果孩子总是否认自己,将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自然难成大事。
哪怕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和不如意,他们都会把责任推卸出去,甚至抱怨上天待自己不公。自卑的人往往将自己包装成最可怜无辜的人,这样或许心里能好受一点。孩子从小逃避学习,长大后难免比别人矮上一截。
二.撒谎成性,成绩一落千丈
已经出现选择性失忆情况的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因而成绩的落后是必然的。这时他们已经无心学习,想的都是如何逃避或者去哪玩,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对父母和家长撒谎。
厌学就会产生逃学情绪,和不良人士发生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染上一些社会邪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而成为大人嘴里的“标准坏孩子”。
也有一些孩子,会在心里默默产生抵触情绪,用沉默去对抗周围的一切,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和任何人交流,慢慢会有抑郁的倾向,这也非常可怕。
05当孩子产生如上问题,父母这样引导会更好
一.找出源头,对症下药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日常行为,当发现他们有异常时,尝试着去劝诫或者引导。如果真的难以改正,父母也要在旁边严格看管,防止孩子做出错误的决定。
当然,这时父母也要找出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找到背后的缘由之后,再学会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只是暂时产生抵触情绪,父母可以尝试着缓解孩子的紧张心态,平时多和孩子聊一聊天,助其排泄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的不满由来已久,父母也不要忙着指责,要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对待,可以采用寻求心理治疗,帮孩子重塑健康的身心。
二.善于运用纸笔,帮孩子记录成实际事务
如果孩子经常忘记,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便签和笔,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贴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之后每天都督促和检查,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也就不会下意识忘记了。
三.多跟孩子沟通,采用适当奖励的方式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想法慢慢多起来时,不要再想着去压制他,应该试着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果是正确的,那么鼓励孩子把这种想法转化为现实。成功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进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自然,如果想法有失偏颇,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让他改变这样的念头。总之,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比一开始就下意识用“失忆”来逃避,要好得多。
教育孩子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有耐心有技巧,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的“选择性失忆”变为“自信独立”。
学习最怕的是没有自制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往往会因贪玩而把学习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尤其是写作业。所以说,培养自制力至关重要。但是,自制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首先从点滴小事做起。
1.永远不给自己找借口
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适当地放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放松之前务必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不要为了延长玩耍的时间而找出各种理由。倘若一开始就控制不了自己,则可以采用拖延法。也就是说,当你原本计划在某时预习明天的功课,而恰好你又想起你所痴迷的NBA球赛正在直播,这时,不要急不可待地冲到电视机前,而要努力克制自己,拖延八九分钟再去看电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严格按照计划行事的习惯。
2.不要拖拉,马上行动
把一切阻碍你学习的理由全部清除掉,到了学习的时间,马上行动。倘若你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这一点,就先想想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后果吧,多想想这些,有助于刺激你马上主动去做作业。另外,也可以用一种自我奖励的办法来激励自己马上行动。比如写作业前,你可以想着做完作业就能去轻松地踢一场球,可以放开地看一部电影,可以愉快地逛一逛街……甚至你可以给自己规定做完几道题后去吃一个你爱吃的冰激凌,作业全部完成后再去上一会儿网等。这样,会提高你马上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在你积极主动以后会得到某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从你自己的行动中获得的,这会为你自觉主动地学习提供动力,从此不会只顾玩耍了。
3.抵制诱惑,培养自制力
青少年朋友一定要有约束自己的意识,并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自己进行约束,培养自制的能力。面对诱惑,要用实际行动应对,别轻易就放纵了自己。一旦学习的时间到了,即使是玩游戏玩到兴趣正浓时,也要做到果断决绝,立刻将你正在玩的游戏抛开,稍事调整后,转入学习中。要知道,学习本身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和成就感的,坚持的时间久了,习惯就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