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故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中国俗语故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位名叫田登的太守,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心眼,心胸十分狭隘。因为田太守的名字里有一个“登”字,所以他就把这个字独占了。任何人都不许说半个“登”字,并且和“登”字读音相同的字也不准用。只要让田太守听到有人用“登”这个字,就是对他的不敬,一律重罚,轻者挨几十大板,严重的还会判刑。

有一次,田登在屋子里踮起脚够柜子上的一个东西,怎么努力都够不着。正在这时,一位家丁从外面路过,恰好看到这一幕,便在门外拿来一个凳子,说:“老爷,您站在凳子上够吧。”

田登一听到“凳”这个字,立刻火了,对家丁大喊道:“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直呼我的名讳。来人啊,拉下去打二十大板。”

可怜的家丁本来是好心,但就是因为一个和“登”谐音的“凳”字,莫名奇妙地挨了二十大板,疼得三天没起来床。从此以后,那个家丁学机灵了,凳子一律叫椅子,点灯就说点蜡,反正只要避开这个“登”,人身就安全了。

一转眼,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整个城里都充满了欢乐的氛围。按照惯例,在元宵节的时候,官府都会放三天烟火、点三天花灯以示庆祝。州府衙门都要提前张贴告示,告知老百姓放烟火、点花灯的时间和地点,以便百姓们到时候前去观看。

赏花灯,是元宵节重要的民间习俗之一。

有一位官员专门负责写告示,但元宵节这个告示却把他给难坏了。有人说,写个告示不是很简单吗?关键这个告示里面有个“灯”字,在田太守的管辖范围内,这个字是被禁用的。

眼看日期一天天临近,这个负责写告示的官员还是没想出既不得罪大人,又能把告示说明白的办法。最后,他只能把灯改为火,于是告示就这样贴出来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好嘛,这听上去不像是过元宵节,倒像是老百姓要造反了。

自从告示贴出之后,整个城市都纷纷议论这件事,当然是暗地里进行的。

有人压低了嗓音说:“你知道吗?衙门口贴出了告示,说元宵节要放火三天,看来这是要打仗啊,咱们赶紧收拾收拾准备逃跑吧。”

另一个人悄悄地回答:“你胡说什么啊,咱们田大老爷不是不允许说‘灯’嘛,大家都明白就行了,可别到处乱说啊。”

传来传去,整个城里都知道了元宵节“放火”的事情,可大家还都不能说。

城里面还有一些外地人,是到这个城市走亲戚的,对这件事情不是很了解,还以为真的要放火。他们一看到告示,都顾不上和亲戚打招呼,就吓得赶紧收拾东西走人了。

元宵节就这么过去了,官府依旧放烟花,点花灯,老百姓也都按时去观看了。只不过这个讽刺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当地的老百姓都暗地里这么评价这件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后来,人们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形容自己依仗权势任意而为,却不准其他人享有正当的权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造句】

爸爸在看连续剧,却不让我看动画片,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博闻馆】

元宵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古人把夜晚称为“宵”,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