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故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故事

「中国俗语故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故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大臣名叫淳于髡(kūn),十分能言善辩,经常用打比方和讲故事的方式给国王提意见。

有一次,齐宣王和淳于髡聊天。齐宣王问:“请先生说说我都喜欢什么吧。”

淳于髡说:“古时候的帝王喜欢四样东西,而大王只喜欢其中三种。”

齐宣王很纳闷,便问:“你这话怎么讲?”

淳于髡说:“古代帝王喜欢马,大王也喜欢;古代帝王喜欢美食,大王也喜欢;古代帝王喜欢美色,大王也喜欢;古代帝王尊崇有才德的人,大王却不尊崇。”

齐宣王说:“你这话就不对了,不是我不喜欢有才德的人,而是我找遍了齐国都没发现有这种人存在啊。”

淳于髡早就知道齐宣王会狡辩,他接着一口气给齐宣王推荐了七名贤士。

齐宣王看到自己国家有这么多能人,当然很高兴,可是他也有点儿怀疑,就问淳于髡:“先生,过去我听人说贤人十分稀少,方圆百里之内能找到一个就不错了,现在您一下子就给我推荐了七位贤人,不觉得有点儿太多了吗?”

淳于髡回答说:“大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种类相同的鸟,总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也都是一起生活。比如桔梗这类植物,在低洼的地方不容易找到,但如果到山上找,一下子可以找一车。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在一起的。我一向都和很多贤士是好朋友,给您推荐七个人不算什么,如果您还需要,我周围有才能的人还有很多呢。”

齐宣王听了淳于髡的话,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不是没有贤人,而是自己没找对方法啊。

后来,人们就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示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造句】

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社会中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2 物以类聚的他们,总是整天就凑在一起为非作歹。

3 他们是臭气相投,物以类聚,整天就凑在一起为非作歹。

4 她们一群人天天不是逛街就是打牌,真是物以类聚。

5 你看他那些朋友,个个都是不务正业,这叫物以类聚。

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光头仔总是一起在街上闲荡。

7 老师说用磁铁去吸铁粉,就是物以类聚的现象。

8 很多人都说物以类聚,如果我们想认识一个人的为人做派,可以首先从他的朋友去观察。

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跟那些下三滥混在一起,是个什么人你还看不出吗?

10 我们班里,性格外向的人常和性格外向的人谈得来,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和性格内向的人谈得来,还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博闻馆】

知人善辩的淳于髡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淳于髡出身卑微,其貌不扬。《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淳于髡者,齐之赘(zhuì)婿也,长不满七尺。”“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赘婿”则源自春秋时齐国的风俗。当时齐国人家中的长女要留在家里主持祭祀,不能出嫁,如果要结婚,只能招女婿入门,称为“赘婿”。当时如果不是因为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人是不会做赘婿的。所以淳于髡身处社会底层确定无疑。

然而,淳于髡却得到了齐国几代国君的赏识,一直被奉为上宾。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几次进谏齐王也都十分成功,是齐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淳于髡有很多徒弟,德高望重,在他临终时,送葬弟子达三千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