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语故事」既来之则安之的故事

「中国俗语故事」既来之则安之的故事

既来之则安之的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负责朝政的大臣季氏打算出兵讨伐鲁国的附属小国颛(zhuān)臾。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当时也在鲁国做官,他们前去请教孔子:“老师,季氏准备出兵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有,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颛臾本来就是鲁国的附属国,为什么还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回答:“季氏这么做,我们也十分不愿意,可是我们管不了他啊。”

孔子说:“冉有,做什么事都要凭本事,做官也一样,你要是这点儿能力都没有,就别做官了。假如有一个人的任务是扶盲人走路,当这个盲人走路要跌倒时却不去扶他,那么要这个人有什么用呢?”

冉有回答:“我猜季氏发兵的原因,是担心颛臾这个国家太靠近自己受封的领地,怕自己的子孙以后受欺负。”

孔子说:“冉有,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一种人就是处处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家族封地的大臣从来不担心人少,而是害怕家里人不安定;从来不怕贫困,而是担心分配不均匀。财物分配合理,就不会出现贫穷;人人和睦相处,人少也没问题;社会安定,国家才能稳定。根据这个道理,原来远方的人不归顺,我们就用仁德让他们心服口服。‘既来之,则安之’,把他们吸引来了之后,就让他们安定下来。如今季氏竟然要发动战争,去攻打颛臾,这其中的原因,你们恐怕还得从鲁国内部找啊。”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来人们用这句话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既来之则安之造句】

1、是闻也非达也,既来之则安之。民谚

2、山区虽然艰苦,我不怕,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把这里看成是我的家。

3、既来之,则安之,别三心二意了。

4、别老惦着家乡了,既来之,则安之,时间长了,这儿不就成了你的第二故乡了吗!

5、既来之则安之,有福不享是傻子。

6、相反,如果体重增加了,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瘦下来,那就请你的主治大夫给你订一个瘦身计划,千万不要节食!

7、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花千骨

8、痛定思痛,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再说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准还会有更好的事情等着我们呐!……

9、既来之,则安之,反正这年头穿越的人多了,也不多他一个,也不会少他一个,但他还是希望是个清平世界,最好是贞观年间,皇帝贤明,日子也过得安逸。

10、或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既来之,则安之。

11、唉!既来之则安之,通过记忆我知道这里叫王家庄,自己有个弟弟和一妹??,还有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

12、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这种自生自灭,啊,不对,应该是自给自足,远离内宅争斗的弃妇生活其实还是很悠然的,女主角对自己的穿越十万分的满意。

13、徒弟,既来之,则安之,跟着师父好好学一门手艺吧!

【博闻馆】

祸起萧墙

季氏是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季友的后代。季友曾经帮助鲁僖(xī)公即位,对鲁国忠心耿耿,因此鲁僖公赐给季友一块土地,并且将季友的后代都封为上卿。季氏家的这块私有土地名叫费邑,旁边有个颛臾国,季氏认为这个国家会威胁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因此要动用国家的兵力讨伐颛臾。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十分不满,因为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季氏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大臣,是没有权力擅自出兵讨伐的。于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季氏担心的不是颛臾国,恐怕他担心的在萧墙之内。萧墙是指皇宫内用来挡住门的墙或者屏风,孔子用“萧墙之内”暗指鲁国国君,季氏是怕鲁国国君收回自己的土地,颛臾会帮助鲁国,所以就想要先消灭颛臾。后来,人们就用“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来比喻祸乱出自内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