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皂的制作方法(孩子能用的手工皂配方)
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宝,既然天然手工冷制皂这么好,孩子能不能用呢?
一般来说,一岁(也有人说六个月)之内的宝宝,可以只用清水来清洁,或者一些腋窝或容易积存污垢的地方,可以用肥皂水来冲洗,其他的清水就好,因为首先他们的皮肤娇嫩,避免任何刺激,其次他们也不会很脏,无须过分清洁。
大一些的孩子用手工皂来洗绝对没问题,我们现在推荐的是宝贝皂的配方,适合孩子使用。记住,洗澡、洗脸,最好闭眼洗,不要进入眼睛,避免不适,如果万一出现这样的状况,清水冲洗干净就行,不必惊慌,不会产生伤害。
宝贝皂配方,考虑清洁度低一些,添加物基本上没有,无须调香或调色,清洁的功能才是主要的。
配方一:
乳木果脂300克橄榄油350克鳄梨油300克椰子油300克棕榈油200克
鳄梨油100克(超脂,轻T后加入)
碱(氢氧化钠) 211克水450克
不调香也不调色晾皂6周以上,即可使用
配方二:
甜杏仁油:350克
米糠油:150克
榛果油:200克
棕榈核油:100克
白油(大豆氢化油):200克
鳄梨油100克(超脂,轻T后加入)
碱(氢氧化钠)141克水 282克这是泡沫度好的宝贝皂配方,如果没有甜杏就改葡萄籽油,如果也没有葡萄籽油,那就改芥花油、葵花籽油之类的蔬菜油。效果稍差,但是体感不明显。
以上宝贝皂配方,适合孩子用之外,敏感皮肤也适用。天然手工皂,给肌肤无负担的清洁,也是父母给孩子的爱。有条件的话,晾皂越久,洗感越舒适。
解答几个关于手工皂制作的问题
1. 为什么皂表面冒出许多水滴或出油较多?
皂表面出水滴以及表面出油,这些状况各有不同原因。
正常来说,皂上面如果浮了大量的油脂且皂体发软,就代表碱量不足或搅拌不均匀。
而表面出水滴则因环境湿度高,使得皂化过程中所产出的甘油吸收水气至皂表面所导致。
有时候油和水并不太好区分,尤其是在模具里皂化的时候,这时候出的水,也会冒着油花,是温度过高,封闭过严导致。
2. 未精制及精制等油品有什么区别吗?
未精制油品通常含有较深或者特殊的颜色、以及杂质较多,并带有特殊气味。
入皂后的气味可能改变且成皂后的稳定度不一,制作时也可能会加速或者延长皂化时间。
未精制的油品通常皂化价也不是固定数值,不过跟表中的标准值差别不算大,可以不考虑。
如果不介意其气味以及颜色,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其中的“营养成分”会更多。
精制油更好控制,颜色和味道也没有什么。
3. 如何判断该脱模了?该切皂了?
主要看触感,坚硬了不沾粘了就行。
软油较多,INS较低的滋润配方的皂入模至可脱模时间较长。
没有搅拌充分的皂也一样,至于用薄模具也会导致易沾粘,可以多放几天再脱模。
相对来说,硬油比例高的皂,比如家事皂,脱模时间会短一些,有时甚至要及时切皂以免过硬而难以分割。
4. 为什么会有松糕现象或很厚的白粉?
(1)松糕现象
指的是皂体摸起来表面粉状且易碎裂湿粘且泛白,不是指干燥的碎裂状,而是湿粉松裂状,
代表皂化过程中皂体失温或搅拌不均。皂化失败,需要加热重新制作才能使用。
(2)表面白粉
这种则是皂表面与冷空气接触所导致的局部温度较低所产生的现象,使用修皂器或稍微加热一下就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常并不太严重。
5. 制作的时候多倒油或者油少了,该怎么办呢?可以直接使用不同油品互相增减的方式补救吗?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发生过手一抖,一下子多滑进去好几克的油,或者做到一半发生某种油只剩下一点,努力倒到最后就是少了那么几克,该怎么解决呢?
多倒油意思就等于超脂或减碱的概念,有一定的安全范围值,超过那个数值,则必须要补上缺少的碱量,以免碱量不足而影响皂化的成功率。如果只是多了几克,问题不算大,不必太在意,不过要尽量准确。
学会如何计算氢氧化钠,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夫。最好在做之前保证全部材料的量足够和充分,如果确实找不到同种油品,不得已用不同的油替换不足的油品,要考虑其皂化价,如果量大,要重新计算碱量,而补足碱或者减少碱;如果量不大,至少新的油品的皂化价不应低于缺少油品的皂化价,这样补充等量的油不至于过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