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名人档案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两届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她是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名家名言
1.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
2.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
名人故事:执着追求的邓亚萍
邓亚萍在萨马兰奇的帮助下在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必须懂英语,而邓亚萍的英语非常糟糕。
邓亚萍没有退缩,她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涯。
走进清华
邓亚萍走进了清华,老师对邓亚萍说:“让我先来了解一下你的英语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结果,邓亚萍只写出了26个英语字母,还有大写有小写,乱七八糟,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只有这个水平了,但是请老师放心,我会非常努力的。”
而此时邓亚萍在清华的身份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这就意味着她将要面临的课程全是本科生的课程,她能学会这些课程吗?人们有些怀疑。
朋友问她:“你听得懂老师讲的是什么吗?那可是清华大学本科生的英语课,你能听得懂?”邓亚萍实话实说:“老师在课上讲的,我听着就像听天书,可是我也得听呀。”“那你怎么办呢?”
“这点儿困难能吓倒我?我早就决心从零开始了,我从课本第一页开始学,从第一个字母开始认识,读准、写好。单词从第一个开始背,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师讲我认真听,认真记笔记,回到宿舍就翻字典,硬啃硬记,一点儿一点儿来。”
“哇,这么有决心,时间够用吗?”
“是啊,我每天至少得学14个小时才行。早上5点我就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习听力,一直到上课为止。晚上还得整理笔记,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不到12点我是不会睡觉的。”
“这么刻苦,看来周末想约你出来玩,是不可能了。都退役了,干吗还把自己弄得这么累?”
“哪有时间玩啊,最近朋友的聚会我都不能参加了,连一些社会活动也参加得少了,就为了静心。我每天都在语音室里学习呢,想找我就到那里找吧。同学都笑我,说我像个复读机,得当心嘴唇长茧子呢!性格决定命运,想取得好成绩,就得流更多的汗水,不是吗?多年闯荡赛场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改不了啦。”后来朋友见到她,吓了一大跳,惊讶地喊:“小邓,你怎么啦?”原来邓亚萍因为疲劳过度,头发少了很多,人也格外憔悴了。
邓亚萍笑了笑说:“可能是学习用脑和打球用脑不一样吧。”她真的是太累了,除了满满当当的课程,每周她还得去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往返都得几十里,人能不憔悴吗?每晚她的枕头上都有一大把头发。
走出国门学英语
为了尽快掌握英语,邓亚萍听从了英语老师的建议,决定到国外去学习,通过全英语的环境逼迫自己加快学习速度。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国家体育局的批准,刚在清华就读几个月的邓亚萍被当作交换生送到了英国剑桥大学。
邓亚萍把生活简单化得不能再简单了,中午吃的是从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上吃的是方便面加青菜、鸡蛋、西红柿。午夜睡觉,早上早起。即使这么努力,但是毕竟基础太差了,进步相对于别人来说,并不是特别大。后来她才注意到这一点,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一味地想着学习非要争第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英语能力提升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等到她回到清华时,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论文,而且在毕业典礼上,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表达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