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故事:“不为学位,只为学问”的金庸

金庸名人档案

金庸,作家。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曾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曾任《东南日报》《大公报》记者。1948年去香港,历任《新晚报》编辑、长城影业公司编剧、《明报》社社长,并兼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及电影剧本《绝代佳人》《午夜琴声》等。

中国名人故事:“不为学位,只为学问”的金庸

名人故事:“不为学位,只为学问”的金庸

2005年国庆前夕,一个消息震惊了香港,81岁的金庸要去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大家不解,早已功成名就且已到耄耋之年的“金大侠”有必要去英国读博士吗?

金庸的求学缘于2005年初。当时剑桥大学的校长理查德女士阅读了金庸写的《鹿鼎记》英译本,赞叹不已。时任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推荐委员会主席的她,向剑桥大学教授会推荐提名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根据规定,全校三十多个学院的数万名博士硕士,只要有8人反对,提名就宣布无效。没想到,推荐金庸的消息公布3个月后,竟无一人反对,顺利通过。2005年4月5日,理查德女士亲自前往香港宣布此消息,朋友们纷纷祝贺金庸获得如此难得的殊荣,金庸却幽默地自嘲道:“没有人反对,大概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我吧!”

来自剑桥大学的这份殊荣勾起了金庸对幼年一句誓言的回忆。原来,金庸的表哥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过,那时金庸只有8岁,父母常拿表哥作为鼓励金庸的榜样。金庸对父亲说:“我长大后也要去剑桥读书!”然而没想到,金庸在上海读大学时正巧赶上内战,连个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成名之后的金庸一直渴望能真正地读一次大学,做一回学问。是夜,金庸辗转难眠,他决定完成萦绕于心的“剑桥”情结。

第二天,金庸便来到理查德女士下榻处,向她提出申请,请求到剑桥大学攻读,以完成博士课程。理查德女士非常惊讶,她对金庸说:“金先生,要知道您获得的这个荣誉博士,已经是博士中的最高荣誉了。您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读一个普通的博士学位。”哪知金庸态度非常坚定地说:“理查德女士,我到剑桥求学并非为了学位,而是感到自己的学问不够,很想和剑桥的教授们切磋学习。”看到眼前这位目光灼灼的81岁老人,理查德女士甚为感动地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

没想到的是,剑桥大学的入学程序非常严格,金庸在办理入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困难的是找指导老师。金庸写武侠小说时可以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处处彰显了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他在中外学界名头响亮,剑桥大学的教授们也有所耳闻,纷纷推说不敢当他的指导老师。没有指导老师,这可难坏了金庸,这时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不如找个不认识的教授试试看!”金庸眼睛顿时亮了,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剑桥大学一位叫麦大卫的教授,这位麦教授是唐史专家,他不认识金庸,因此当金庸请他当自己的博士指导老师时,他欣然答应了。

2005年6月22日,经过近两个月的奔波,金庸终于如愿以偿地注册成为剑桥的学生。他辞去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位,从绚烂归于平静,81岁的他又开始了学生生涯。

“我到剑桥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

金庸就读的是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按照剑桥大学的规定,必须取得硕士学位,才能攻读博士学位。因此,金庸要先读硕士后读博士。在未来的3年中,他将修读世界史、中国唐代史、考古学等学科。

金庸夫妇一下飞机,前来接机的老朋友就带他们来到准备好的豪华公寓。原来,照顾金庸细致入微的太太林乐怡早已托朋友租好了房子,那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得非常豪华、舒适。但当金庸看了豪华公寓后,却不太喜欢。朋友走后,他有些生气地责备太太:“我到剑桥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生活的,这房子不适合我住。”第二天一起床,他就执意搬到学校提供的学生公寓去住了。

金庸在剑桥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香港时,太太家里一直都请有保姆,太太很少做饭。她除了煮面条,什么都不会,到英国后就想请个钟点厨师为金庸煮饭。但金庸却极力反对:“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应该像个读书人,读书生活应该过得清苦一些,你做什么我吃什么,生活简单一点儿好。”

太太只好硬着头皮,天天煮面条,有时做点儿简单的西餐换换花样。这样生活了一段时间,金庸就明显地瘦了。太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最后她想了个办法,趁金庸白天去上课的时候,偷偷到附近的中餐馆里买些饭菜带回家,骗金庸说是自己做的,金庸哪里会轻易上当,几十年的夫妻了,他当然知道太太的厨艺水平,一尝就知道是餐馆做的。于是他拒绝食用,弄得太太好不着急。

后来在小女儿和儿子的说服下,金庸终于同意找个厨师来家里帮忙做饭,解决夫妻俩的一日三餐。

“我也是一名学生,应该和别人一样才对”

金庸在剑桥第一学期的课并不多,每周上两次课。虽然已经81岁高龄,但他从不缺课。在上学的时候,金庸俨然是一个地道的学生,每天清晨他会起得早早的,把一天学习所需要的课本和资料整理好,整齐地放进书包里。像小学生上学那样,斜背着书包,衣着整齐地走出家门。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上学的第一天令金庸很难忘。那天他走进校园时,正巧是课间休息时间。他以前对剑桥的印象是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此时的剑桥校园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整个学校像“大搬家”一般沸腾起来。

原来,由于剑桥校园非常大,而学生们学习的科目也很庞杂,一个课堂与另一个课堂往往相隔很远,尽管课间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但假如步行根本赶不上下一次课,自行车是每个剑桥学生必备的交通工具。站在自行车的洪流中,金庸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起来。这热闹的场面感染了金庸,童心未泯的他决定加入自行车大军中去。

“我也要骑自行车上学!”晚上他这样对太太说,太太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你都81岁了,你以为自己18岁啊!老胳膊老腿的,万一摔着怎么办?”金庸振振有词:“剑桥的学生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的,我也是一名学生,应该和别人一样才对!”

第二天金庸就买了辆自行车,无比开心地骑着自行车上学去了。望着他在自行车上颤巍巍的背影,太太着实为他捏了把汗。

骑上了自行车后,金庸才发现古老的剑桥校园路窄、车多、人多。他加入浩浩荡荡的车流中,手忙脚乱,手心里沁满了汗。这样几天下来,金庸自己也吃不消了,但碍于面子,他又不好意思说不骑自行车了。机灵的太太早就看出了端倪,趁机劝金庸:“老头子,还是开车上学算了,怎么说都比骑自行车安全些。车我已经给你买好了,算我送你的礼物!”金庸心中窃喜,从此改成开着汽车去上学。

但金庸又遇到了新麻烦,他在校园里经常被金庸迷认出,蜂拥上去请他为他们签名,还要合影留念。金庸都微笑着一一婉言拒绝:“现在是上课时间,我是个学生,我不给你们签名。不过,在我散步或者喝咖啡的时候,可以给你们签名。”就这样,他在剑桥大学交了不少年轻的朋友。

说起喝咖啡,那是金庸觉得最惬意的时光。剑桥大学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下课后,还经常组织学生在大学附近的咖啡吧里开展学术讨论。金庸常约他的指导老师麦先生到咖啡吧讨论学问,麦先生是地道的“中国通”,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尤其精通中国的历史。他也很赏识金庸的学识与人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成了好朋友。

麦先生每周都会骑自行车来家里看望金庸,为他开“小灶”。有一次,麦教授上课时请大家完成古文句读,即给古文打标点,包括韩国学生在内的外国学生对深奥的古文已经感到很难懂,点句读自然就更感困难。有些学生向教授求助,教授就让他们去问金庸,教授指着金庸说:“他可以当你们的半个老师。”每到这个时候,金庸就露出孩童似的笑容,为同学指点起来。

2007年5月,经过两年的学习,金庸取得了硕士学位,开始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在回香港探亲时,金庸接受了记者访问,当记者问他在剑桥读到了什么好书时,金庸笑道:“有没有读到好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英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研究学问的方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