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名著导读」《风景谈》

「中国现代名著导读」《风景谈》

《风景谈》

茅盾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烛》(三部曲)、《子夜》、《腐蚀》,短篇《春蚕》、《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等。

现代散文《风景谈》是他的重要作品,写于1941年。1940年5月,作者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的景象,激起了对解放区的热爱,回到重庆后,便写下了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的《风景谈》,作品通过对祖国西北自然风景的生动描写,赞美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这篇散文共撷取了6个画面,即从6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生活情况,在写每个画面时,自然风光只是作为背景来写,而把人物活动放在重要的地位,并插入一些议论和抒情,突出颂扬作为风景主宰的人。虽然写出了景致的荒凉与美好,但其意并不“在乎山水之间”,作者对那掌着一杆猩红大旗的驻队,对那荷锄晚归的种田人,对那在石洞中促膝而坐的一对男女,对那披着霞光如雕像一般挺立在山巅的高度警觉的战士,对那亲密无间地生活劳动在一起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对那围坐在桃林茶社的生机勃发的一群青年,无不倾注着大海般的深情厚意。而这些,正是作者从声、色、形诸方面加以浓墨,使他们成了各幅“风景”的主宰,成了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

作者充分发挥散文艺术自由活泼、不受约束的特点,信手写来,展示了多种“风景”片断,同时,又使这“风景”各异的画面紧紧扣住一个中心,即对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赞美,因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人类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写到只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最后强调民族的英雄战士乃是伟大中最伟大者,层层推进,步步深化,直至完成主题的升华,使文章既舒展自如,又严谨有序。

在文字表达上,作者善于运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描绘人物活动,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的风景画,给人以逼真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而文中那些充满感情的议论,更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化了主题。如“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显然比“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深了一层,而“人创造第二自然”这样的议论对“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的含义无疑是一种补充和发挥,较之前面的议论就更为深刻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