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魏源续对斗文痞

「中华对联故事」魏源续对斗文痞

魏源续对斗文痞

魏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少年时不仅才学出众,而且很有抱负,他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魏源9岁那年,就独自一人进城参加了本县的“童子试”。主考官令他联对,拿起画有太极图案的茶杯说:“杯中含太极。”他略一思索,便沉着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问:“何谓乾坤?”魏源答:“天地谓之乾坤。我怀中揣有两个麦饼,吃了它,我就要考虑天下大事。”县令赞他人小志气大,长成后定会大有作为。

魏源11岁那年,揭露了一起文痞抄袭他人诗作的事件。那个文痞见自己干的糗事被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揭露,恼羞成怒,就想找机会报复,好解解心头之恨。

这天,文痞和魏源在大街上相遇。那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满大街的红灯笼,烛光摇曳,本是赏灯游乐的良宵,奈何文痞心中有气,对这美景没有心思欣赏,反心生恶念,想戏弄魏源。

于是,他拦住正在赏花灯的魏源,指着灯笼里的蜡烛用顶针法出一上联,并威胁魏源说:“对不出来,你就得给我下跪道歉。”文痞的上联是: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这个上联还是有难度的,除了顶针外,文痞也借机说出了自己刁难魏源的理由:正是心中有火呢。

对不出可是要下跪道歉的,文痞心想,你个毛头小子,能轻易对得出这么难的对子?这回我可找回面子了。正洋洋得意呢,谁知那边魏源已经慢悠悠地对出了下联: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下联不但也用了顶针手法,同时也围绕着灯笼,借机骂了有眼无珠的文痞,真是妙极!

那文痞挨了骂,更加恼怒,咽不下这口气,又用拆字法气冲冲地出了个上联:

少小欺大乃谓尖

“小”和“大”合成“尖”字,这联也是机关重重。话音刚落,这边魏源已经朗声回道:

愚犬称王即是狂

“犬”和“王”合成“狂”。

「中华对联故事」魏源续对斗文痞

魏源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弯村,是一座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有读书楼、讲堂、书房等。

好个机灵敏捷的小孩!周围看热闹的人都鼓起了掌,那个文痞见难不住魏源,反更招羞辱,气鼓鼓地走了。从此,魏源就得了个“神童”的称号,并赢得了大伙的赞赏和尊重。

【博闻馆】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在古代,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灯”和“添丁”的“丁”字音相近,所以点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一些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所以灯笼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45678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kekeketangcom】,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
隐私政策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