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莹活用政策除弊病
明朝的樊莹任松江知府的时候,当地的赋税繁重而且徭役很多,人民怨声载道。自从周忱去世后,他先前所制定的那些受人民欢迎的政策虽然没有被废除,但是由于执政者没有认真执法,所以导致弊病百出,较大的弊病就是转运消耗折扣递增,而权贵豪门也趁机无止境地勒索盘剥,就连管理仓库的文书、记账的小吏,也采取用新账掩盖旧账的手段,千方百计地侵吞国家的财产。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朝廷从来没有给予任何有效的惩处。这样长此下去,但凡有点权力的人就趁机捞上一笔,受苦的还是当地的百姓。樊莹到任后,看到原来在周忱管理下那么井井有条的地方如今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不禁暗自叹息。他发誓要把松江治理好,使它重现当日的辉煌。
樊莹到任后夜以继日地研究这里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他走访百姓,向他们了解情况,还到粮食收购部门亲自了解情况,最终他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说:“运粮的损耗,应该付给那些运粮的老百姓,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使得狡猾者浑水摸鱼,大得其利,而善良的循规蹈矩的老百姓,则深受其害。然而夏税供应军需的运输费用,与上交朝廷其他用品的运输费用,都加到秋税里面去了;而余米被收回来又卖出去,循环往复,弊病便由此而产生了。”
于是,他奏请朝廷削减转运的民夫,而由粮长专门负责押运,并适当地增加运输的费用,税粮除了规定的正常数量标准外,其余的可以变通,全部征收白银,并按所需的数目支付使用。这样,粮长的运输费用支出,便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们也就不再敢浪费了;至于负责记账的人,由于出入的数额有限,他们也无法隐瞒私吞了。而将白银交入官府,由于比缴纳实物还要宽泛,老百姓当然欢迎了,都十分愿意这样做。于是多年的流弊,去掉了十分之八九。
接着,樊莹又着手改革乡里收粮团户的制度,以阻止粮长的侵吞和从中渔利;他还让经营布匹的商人取代粮长运输布匹,并允许他们可以携带小部分私货,以补贴运费的不足。这些做法都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因此,樊莹在经营松江的时候,使该地的生产生活蒸蒸日上。此后,当地的巡抚还下令推广樊莹的措施,让其他州县也效仿实行。
【悟在当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周忱的政策是很好,但是由于他死后,官员们不再按照他的政策执行,纵是再好的政策也无济于事。针对出现的问题,樊莹认真调查取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改动,使松江地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良好状态。
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而不能抱着原来的经验不放,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发展,否则你的头脑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你最终也会被时代所抛弃。